附录一 拥抱朝阳契丹的兴起(第5/8页)

后史经常责备宋朝“积贫积弱”,对迭兴于北方的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屡战屡败,最终亡国。宋朝建国三百二十年,几乎没有一年不饱受北方基本完成封建化进程的游牧民族政权的军事压力。赵匡胤兵变即位时,就发现他真正的对手绝不是南方那些小朋友,而是盘桓于代北大漠的强悍契丹人。在契丹封建化进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是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一个就是耶律德光的父亲、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

史称耶律阿保机时代的契丹“唐末诸藩雾暗,五嶽塵雰,赤县成墟,紫宸迁宅。太祖奋自荒陬,驰驱中夏,涨幽燕而胡塵,吞八部以高啸,雄亦盛矣。”

耶律阿保机死后,国人奉其柩归葬木叶山(今内蒙古开鲁西南),谥为大圣皇帝,庙号太祖。述律皇后“简重果断,有雄略。”述律氏担心那些大酋长欺负她这个寡妇,便开始杀人。把这些人叫来,述律氏号哭:“你们想不想先皇帝啊?”众人哪知她想什么,也跟着哭:“当然想啊。”述律氏大喜:“既然想,那就随先帝于地下吧。”下令全部诛杀。没想到轮到汉军都团练使赵思温,赵思温不肯合作。

述律大怒:“你是先皇帝的亲近人,为什么不去死?”赵思温以毒攻毒: “要说先皇帝的亲近人,无如皇后,皇后您先去死,臣再死不迟。”述律没想到这个赵思温如此难对付,只好退一步:“我不是不想死,而是诸子幼弱,大契丹无主,所以现在还没办法去见先帝。”便自断一腕,放在阿保机墓中,赵思温自然也逃过一难。

安葬完了先皇帝,下面就要拥立一位新皇帝。耶律阿保机共有三个儿子,长子突欲,次子耀库济,三子阿敦少君,如果按汉族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应该由突欲继位。可述律却最喜欢二儿子耀库济,便抛弃突欲,改立耀库济为天皇王。突裕大怒,想逃奔唐朝,半路被抓了回来,到底是自己的孩子,述律舍不得杀他,踢到东丹国继续做他的大国王。耶律耀库济即位后不久,改名为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可以说是辽朝九帝中名气最响亮的一位,当然耶律德光之所以出名,多半还是因为他后来收下了“震憾千古”的大晋皇帝石敬瑭做干儿子,跟着石敬瑭混出了名气。

虽然耶律德光只是次子,但客观来说,耶律德光的能力要强于耶律突欲,至少耶律德光的野心不比他老爹差。阿保机看上了河北,耶律德光同样看上了河北。

契丹天显三年(公元 928年)四月,唐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因和李嗣源有矛盾,在定州(今河北定县)发动叛乱,李嗣源遣王晏球等将来灭王都,王都速向耶律德光发出求救信号。耶律德光正打算到河北捞一票,大喜,派惕隐涅里衮、都统查剌率契丹兵前去支援王都。没想到王晏球早有准备,契丹兵还没到定州呢,就被唐军痛击一阵,损失惨重,余部逃回契丹的路上,又被唐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插上一刀,几被全歼。

耶律德光也确实小瞧李嗣源,李嗣源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李横冲”,虽然李嗣源以内政能力见长,但军事才干绝对不弱于李存勖,耶律德光吃不到肥肉,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的对手实在太强。

耶律德光这边还在郁闷呢,契丹天显四年(公元 929年)十一月,他的大哥东丹王耶律突欲再次叛逃,奔向后唐。耶律突欲吸引上次教训,这回改走海路,带着四十多个心腹人泛海至登州(今山东蓬莱),成功登陆,李嗣源赐耶律突欲名为东丹慕华,后又觉得这名不太好听,再改为李赞华,封怀化军节度使。

耶律突欲对耶律德光的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耶律德光又不好对哥哥下手,巴不得他逃跑,既能保全他的兄弟情份,又能除掉一个潜在威胁,自然暗喜。

耶律德光是契丹雄主,虽然上次被李嗣源连敲带打教训了一回,但耶律德光是绝不甘心窝在大漠当什么马上皇帝,中原富庶,财富无尽,美女如云,无时无刻不在勾引着耶律德光。当然,要想靠武力实现这一梦想,估计不太可能,需要有一个“向导”。

机会终于来了,契丹天显七年(公元 933年)十一月,六十七岁的大唐皇帝李嗣源驾崩,宋王李从厚继位,可没多久潞王李从珂在河中造反,仅仅三个月,李从珂就攻下洛阳,李从厚逃跑途中被姐夫石敬瑭给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