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割据江东从杨行密到李景(第17/24页)

徐知诰事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徐温非常感动,经常对自己的儿子们说 “你们虽然是我亲生的,但若论起孝道来,没一个超过知诰的。”吴王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对徐知诰也偏爱有加,徐温白捡了本是自己养子的徐知诰,杨行密常吐酸水:“知诰这孩子人中俊杰,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诰不仅在孝顺上强过徐知训他们,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云泥。徐知诰坐镇南京,黜庸进贤,宽简得当,一时间,四方贤士蜂拥来投。李昪礼贤下士,慷慨大方,甚得军民士心。徐知诰对前来投奔的洪州人宋齐丘最为欣赏,宋齐丘口才好,有战国苏张之风,其他如王令谋、王翊、曾禹、张洽、徐融、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诰都允以重用,参预政务。徐知诰手下文武云集,徐温对徐知诰大加赞赏,叹为奇才。

淮南被徐温牢牢的控制在手里,杨隆演什么权力也没有,只好当起“汉献帝”,对这个“徐操”不敢不敬,他知道他大哥杨渥是怎么死的。徐温也当仁不让,权力斗争就是这样,总要用失败者的鲜血或屈辱来记载下成功者的荣耀,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徐温玩政治玩军事都不逊于杨行密,甚至可以说,徐温是小一号的杨行密。梁乾化三年(公元 913年)九月,吴越王钱镠想考察徐温的军事能力,派三个能干的儿子钱传瓘、钱传璙、钱传瑛大举进攻常州。徐温嘴一撇宵:“靠!吓唬我?老子吓唬大的,怕你?”徐温亲率吴国最精锐的“黑云都”前来会战,徐温以正合、以奇胜,遣黑云大将陈祐率一部分主力绕到吴越军身后,前后夹击,将钱家的三个小子差点揍死,落荒窜回杭州。

刚当上大梁皇帝的朱友贞也听说了徐温的本事,也想考察一下,便派南面北面行营招讨应接使王景仁率梁军直逼寿州(今安徽寿县)。这位在柏乡被李存勖大败的王景仁公可是淮南人的老朋友了,谁呢?就是淮南前宣州观察使、后逃奔钱镠的王茂章!王茂章后来被钱镠出使汴梁,被朱温留下,改名王景仁。王景仁对淮南太熟悉了,对徐温也比较了解。但徐温更了解王景仁,以朱瑾为主帅,前去会会茂章兄弟。两军在霍丘(今安徽霍丘)摆开架式,大战一场。梁军不善水战,吴军依靠淮河发起进攻,梁军屡战不胜,只好败走。

梁朝和吴越同是淮南的死敌,徐温都给修理了,威望直线不涨。梁贞明元年(公元 915年)八月,吴主杨隆演策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招讨使。在封建社会中前期,如果封外姓为大国公,就意味着权力交接的开始。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然后曹丕禅代。之后的司马昭、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等人都善学前辈,徐温也跟着描。徐温是今连云港人,古邻齐国,所以封为齐国公。

徐温把扬州军政交给徐知诰也很放心,但他的大儿子徐知训做事却毛手毛脚,徐知训早就把自己内定为未来大齐皇帝了,连吴主杨隆演都不放在眼时,经常出难题,让杨隆演下不来台。干兄弟徐知诰在徐知训眼中也不算个人物,徐知训能瞧得起的,估计也只有老爹徐温了。

淮南名将朱瑾此时守在扬州,在徐知训手下做事,朱瑾曾经教过徐知训武功,算得上师生之谊,可徐知训却把朱瑾当成了自己家的奴才,经常颐气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现在倒给徐家小儿当奴才,哪里咽得下这口鸟气?后来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训派江湖刺客去暗杀朱瑾,朱瑾武功可比吕奉先,不在乎这几个小贼,全都做了,埋在后花园里。

梁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六月,徐温知道朱瑾在扬州和儿子闹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里拐,便调朱瑾去泗州(今江苏盱眙)做淮宁军节度使,明摆着是瞧不起朱瑾。朱瑾越想越来气,一怒之下,决定干票大买卖。朱瑾知道徐知训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骑宝马,便盛情邀请徐知训来宴,愿意把桃氏和宝马送给大少爷。

徐知训不知有诈,欢喜前来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请徐少爷上坐,然后转呼:“桃儿,过来侍侯少主子。”帘响处,香气袭来,果见一个大美人摇拽而来,奉大卮酒跪地请饮。徐知训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爱,知训哪里承受的起,多谢!”痛饮数卮后,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见机会来了,递个眼色让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将徐知训的人头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