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割据江东从杨行密到李景(第11/24页)
关于杜荀鹤,在这里多说几句。杜荀鹤是晚唐为数不多的知名诗人,和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齐名,诗作极有才气,《山中寡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唐末战乱对社会造成的空前灾难,原诗如下:“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枯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提到杜荀鹤,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姓杜的,是谁呢?就是号称“风流小杜”的杜牧。杜荀鹤是杜牧在池州做刺史时和一个当地女子风流过后产下的私生子。杜牧因家中有个“河东狮”,经常踢翻醋坛子,不敢把这个女子带回家,只好任她流落在外,后嫁于长林(今安徽滁州境内)乡正杜筠,生下杜荀鹤。后来南宋名臣周必大写诗讽刺杜牧:“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才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
五
田頵知道杨行密不好对付,密使赴润州(今江苏镇江),联系同样不老实的安仁义:“咱们兄弟联手,掀掉姓杨的,中分淮南,不比跟人屁股后面当哈巴狗儿强?”安仁义“志向”远大,不甘心臣服于广陵,一言即从。
而镇守寿州(今安徽寿县)的杨行密妻弟朱延寿早就和田頵勾搭上了,朱延寿曾密告田頵:“大哥真欲做大事,知会弟一声,刀山上得,火海下得。”田頵大喜,等一切准备的差不多时,田頵派两个心腹人化装成做买卖的,北去寿州联络朱延寿,共同起事。可惜这二位爷一看就不象是做买卖的,在半路被淮南牙将尚公乃吃拿了,搜出密信,速与杨行密处置。
杨行密早就知道这几个人没个好东西,只是“反状未露”,没有把柄,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是到了动手的时候。杨行密令正在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军阀杜洪的李神福,速转向宣州剿灭田頵,李神福起舟师扬帆东下。
在谋乱的三人中,田頵立功最著,朱延遇关系最近,但率先打响头炮的却是润州的安仁义。唐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安仁义南袭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在城外埋伏好人马,然后在阵上大骂安仁义:“尔受君恩,食君禄,不思报,反欲噬人主,真是犬彘不若!”安仁义久经战阵,度测李遇必然有备,忙撤军北归。果然常州伏兵见伏击不成,杀出来去追安仁义。
安仁义被追了一阵,既想甩掉李遇,又不想刀兵相见,自损实力,命润州军解甲坐于地上,大吃大喝起来。李遇不敢大意,生怕安仁义有伏笔,回常州自守。安仁义忙了一圈,一个子儿也没弄到,只好回到润州再做打算。淮南军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部奉杨行密令,进围润州。
虽然李遇事前防备,袭常州不克,但安仁义既然扯旗造了反,绝了自己后路,就必须攻城掠地,扩大地盘。偷袭常州没得手,难道偷袭别的地方就一定得手?想靠偷袭赢得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为安仁义计,应该强攻常州,然后据润常自守,南通吴越,西连田頵。万一事不成,还可以逃奔钱鏐,这样还能活下一条命。润州在杨行密和李遇之间,进退无路,只能坐在等死。
安仁义听说米志诚来了,气又上来了,原因米志诚的箭术公认是淮南军中第一号,安仁义也自诩神箭,向来不服米志诚。安仁义在城上一通乱射,加上安仁义平时待将士们不薄,也多愿为安仁义死命守城,王茂章没攻下来。
三路反贼,杨行密要一个一个收拾,下一个倒霉的是朱延遇。杨行密到底是一世枭雄,奸滑的很,不想和朱延寿力战,如果朱延寿吃打不过,投降朱温,寿州要是落在朱三手里,麻烦可就大了。杨行密想条好计策,在朱延寿来使面前装瞎:“太阳怎么是方的?狗怎么长的五条腿?”然后,“咚”的一声有意撞上柱子上,眼冒金光。
杨行密将装蒜进行到底,又骗朱夫人:“我眼睛坏了,什么都看不见了,看来我得归隐江湖了。淮南大政,非常人可主之,儿子们都太小,不如把老三(朱延寿)叫过来主政吧。”朱夫人和府中众人都被杨行密给骗住了,朱夫人信以为真,密报朱延寿,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信得过。杨行密见戏演的差不多了,派人去寿州请朱延寿来扬州主持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