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方拭非掷地有声道:“此案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一,太子若真有心谋逆,要私下运送兵器,该早有准备,而非仓促而行。选择民间商船,自然是为了不暴露自己,可他却亲自出面,给对方留下诸多证据。因果矛盾,不可取信!”

“其二,即是如此重任,如何敢大意轻信?将一船兵器随意交予尚不熟悉,也不知品性的船手,还不肯明说解释。分明是在引诱别人拆箱检验。太子行事,何曾如此莽撞无知,没有头脑?”

“其三,太子若真有歹心,带着三殿下做什么?好为自己谋逆带个人证吗?”

方拭非沉声道:“是以,无论如何推算,也难以服众。”

顾登恒走出书桌,到她面前,抓着衣领将她拎起来。

“你究竟是想说谁!你说的这些早已有人在朕耳边说过千八百回,有本事你就说个名字出来!”

方拭非不惧回视:“谁不应该出现在京城如今却出现在京城,就是谁!”

“人!何!在!”顾登恒咬牙切齿道,“你拿出证据来!”

“臣就说给您听!”方拭非说,“当初,太子妃谢氏长兄贪腐横行、鱼肉百姓,为太子所觉。太子与太傅共上过三道奏折,几位老臣应当还有印象。”

几位老臣现在哪里还敢说话?

闭口不言。

“谢某被弹劾后仍不知收敛。太子刚正不阿,法不容情,与谢氏渐生嫌隙。谢氏以省亲为由,回家探视。试问,以当时形势,太子有何理由,要与谢氏谋逆?谢氏族人供词,又岂能取信?”

方拭非道:“谢氏族人于江南起兵,太子却身在京城,哪有这样的道理?”

顾登恒手指发白,掐着她的肩膀喝道:“朕问你证据何在!”

方拭非:“当时几名掌船的船手身份名册皆被修改调换,而后潜入江南隐姓埋名。他们根本不什么亡命之徒,不过是普通的水上船手。凶手偏有这本事能瞒天过海,生生斩断所有证据。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凶手为人残暴,多年虽过,留下活口依旧心中难安。如今自己失势,正巧转至扬州,索性斩草除根,便将几名船手及其后人一一找出并灭口。”

“胡老二,即胡尚之子,满门遇害,逃难至京,向臣求救。”方拭非指向刑部尚书道,“几宗灭门案卷皆在刑部!”

众人齐齐调转视角看去。

王声远更是瞪大眼睛,露出欣赏意味。

胆子真大啊这位同僚!

刑部尚书嘴唇微张,脸色冰寒。

方拭非昨晚查出来了?

这不可能。他只进过一次刑部,而昨夜翻出的卷宗里,根本没有所谓的灭门惨案。

他或许根本不知道刑部有没有这样的卷宗。现在是在唬诈。

他心中确信有,那只要陛下信了,再去翻查出来就是证据。

然刑部尚书也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更怕方拭非如今置之度外,无所顾忌,将自己私下放他进刑部看卷宗的事给抖落出来,不敢直言反驳。

眼见众人眼神已经带上了莫名的意味,分明将他与方拭非看做一伙,周刚正忙撇清道:“臣不知!”

方拭非:“一查便知!胡老二自知死路难逃,已将事情原委尽数告知于我。”

顾登恒:“他人何在?”

“胡老二已死。为凶手派人所杀。死的人越多,证据也越多。”方拭非说,“臣有人证。”

顾登恒背身挥手。

内侍喊道:“传人证。”

屋内箭拔弩张,夫妇二人被提进来,见到这形势,一时吓得站不稳腿,“噗通”一声,在门口就给跪下了。

两名千牛卫上前,左右抓住他二人胳膊,直接将人提到中间,而后沉默退下。

顾登恒哼着粗气,面向墙面背对着他们,看似没有开口审问的心情。只能御史公上前,代为询问。

御史公在心中梳理了一遍案情,斟酌片刻,问道:“你二人可认识胡老二?”

“不熟!”男人颤颤巍巍地快速抢答道,“实在是家父嘱托,所以才答应让他暂住两日而已!可他从何处”

御史公说:“只管答我问的之事,无须添加细枝末节。”

男人歉意地低下头。

御史公继续问:“你二人可知胡老二是被何人杀害?”

“没、没有,那就是我们猜的。”男人说,“我们压根儿没看见他被人杀了,只是他忽然消失,杳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