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历朝廷活"曹操” 跋扈骄横孙可望(第6/13页)
保宁战斗结束后,身经百战的大汉奸吴三桂感叹:“我生平交战无数,平生未遇如此劲敌!”富贵险中求,吴三桂为清朝又立全取四川的大功。
安龙方面,孙可望对永历君臣一直严加注意。其间,本为永历帝亲信的马吉翔,一直向孙可望投怀送抱。
这位马古翔,北京大兴人,市棍出身,本性狡黠,是个知书识字的高级地痞。他年青时代在北京给宫内太监家中当仆人,后为书办(太监的文字秘书),在太监圈子里人缘很好。后来,他跟随太监高起潜出外监军,窜入锦衣卫籍,获得都司之职,开始有了政治发迹的本钱,送银送物之下,被外派为广东都司。所以,北京甲申之变,马吉翔本人正在广东,逃过一劫。隆武帝在福建继位,马吉翔自陈原本是锦衣卫世家出身,获授锦衣卫指挥,冒升为皇帝身边的禁卫军高级首领。他奉命到湖南等地巡视时,玩命巴结当地诸将,只要有鸡毛蒜皮的功劳,就要在奏表中放入他自己的名字,于是连连升官,很快做到“总兵”。永历帝继位,马吉翔给新皇身边的人广送厚礼,得封文安侯。
由于马吉翔自小行走于太监门下,他深知巴结皇帝身边宦官的重要性。成日小恩小惠,刻意交结打点,使得宦官们心甘情愿为他当耳目。所以,永历帝一举一动,他无不预知。
由于善于迎合,十分乖巧,永历帝与其母特别喜欢这位马侯爷,认定他忠勤无比,让他操持朝廷戎政大权。
到了安龙,永历帝落地凤凰不如鸡,马吉翔自然要另攀高枝,遂与提掌禁卫军的太监庞天寿交结孙可望,想逼永历帝禅位孙可望,谋求大富贵。
为此,他持白绫一幅以及数锭金元宝,找到善画的武选司郎中古其品画一幅《尧舜禅让图》,准备献给孙可望。
古其品不像现在的“艺术家”们那样人格卑下只为钱,愤怒拒绝。马吉翔为此向孙可望偷偷告状,古其品被孙可望抓去贵阳,活活打死。
为了凸显马古翔和庞天寿二人的威权,孙可望特意向安龙发来指令,表示说朝廷大小机务,一概由二人秉持。如果有大臣“犯法”,也由二人全权处理。
永历帝渐知马吉翔对自己不忠,很想杀掉他与太监庞天寿,但慑于孙可望势力,不敢轻易下手。马吉翔与孙可望手下大臣方于宣等人密切勾结,想改国号为“后明”,立孙可望为帝。
忧急之下,永历帝对亲信内监张福禄说:“孙可望无夏人臣之礼,奸臣马吉翔、庞天寿为其耳目,朕寝食不实。听说李定国精忠报国,军声大震,希望你们能把朕密敕交予他,让他来救出朕身虎口,脱离孙可望控制。”
内监张福禄出主意,他告诉永历帝说,言臣徐极、林青阳、胡士端等人一直一疏劾奏马古翔,可让他们想办法联系李定国。于是,林青阳以请假回家奔丧亲为名,前往李定国处联络。
马吉翔不久得知此事,即刻派人密告孙可望,说永历君臣已经联系李定国,准备“谋反”。
孙可望大怒,立刻派亲信郑国率兵入安龙问罪。
最后,牵引勾连,包括大学士吴贞毓在内,十八个大臣被尽数逮捕,最后判罪:“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皆处以死刑。
永历帝忧愤至极,也救不得人,眼睁睁看着十八个大臣被孙可望军人处死,这就是南明的“十八忠臣案”。
这些人虽然都是文士,皆慷慨悲歌,与朝臣纷纷赋诗作别,勉励说:“我们这就样去了,中兴大业,交予诸位。希望诸位忠于朝廷,切不可像马吉翔、庞天寿那样卖主求荣。能如此,我们虽死犹生!”
言毕,诸忠臣引颈受戮。
十八忠臣即死,永历朝廷在权皆归马吉翔、庞天寿,完全成为贵阳孙可望的傀儡附庸。
跋扈更胜曹孟德——孙可望的一意孤行
杀掉永历帝手下十八文臣后,为了阻止李定国迎驾,孙可望派手下总兵张明志、关有才二人率兵前往广西,准备趁机袭攻李定国。
当时的李定国,刚刚处于二次入粤新会大败之际,手下残兵仅仅一万多人,驻扎于广西南宁,势单力弱。
听闻张明志、关有才二人提数万精兵前来,计出无所,他急召手下文士金维新和总兵曹延生商议对策。这二人倒是不慌,他们讲:“张、关二人所率兵马虽多,大部分都是您昔日的部下,安敢相敌。张明志从大路来,我们可从归朝土司小路走,抄其后路,定然大胜。然后,我等率兵趋安龙,迎皇上入云南,此举名实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