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第6/13页)
这事儿不能想当然。金朝取名为“金”和定下金德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面说了,契丹族出于辽水,所以汉式国号叫“辽”,女真族也一样,因为老家“按出虎水”在女真语里就是“金水”的意思,所以就定国号为“金”。另外还有一种并不很靠谱的说法,是说完颜阿骨打认为契丹的意思就是镔铁,可是镔铁虽然硬,总会生锈,不如金子来得万年不朽,所以就定名为“金”了。
因此,女真族建国就叫金国,跟五德学说完全无关,那时候他们才刚从深山老林里摸出来造契丹辽的反,估计就没人知道啥叫五德,更别说生克了。估计是隔了好多年以后,他们中原花花江山也坐稳了,大票汉族文人也当了官儿了,终于有人想起来五德这茬儿,就去跟完颜雍请示德性。完颜雍一琢磨,我国就叫金,又喜欢穿白衣服,那甭问啊,这是老天爷预示该是金德啊,行,就这么定了吧,多简单,多省事儿。
金朝这个金德是望文生义,凭空捏造出来的,没法塞进五德循环里去。你想啊,要是从契丹辽算,辽是水德,水生木,土克水,要是从北宋算,宋是火德,火生土,水克火,都没金什么事儿。
所以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时代,金朝群臣就针对本朝德性爆发了一场大辩论,而且比前朝哪一回都更热闹——真奇怪,似乎每一次关于德性问题,讨论得最热闹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上回在北魏也吵得极其华丽。
在这场大辩论中,主要派系分为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朝的火德,火生土,咱得是土德;一派主张继承契丹辽的水德,水生木,咱得是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打北边儿过来的,算一家子嘛;还有一派最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朝的土德,为金德吧。其实这第三派既可以说是奔放,也可以说是保守,那意思咱别改德了,只要找出瞧着还比较合适的理由就得。于是乎,这一竿子就跳过去二百来年——还好,还没打破王勃三百九十多年的世界纪录,到底是蛮夷啊,在敢想敢喷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的士大夫。
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全都予以考虑,由得你们各自分说理由,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了。他支持第一种意见,让金朝继承宋德,改德为土。根据专家分析,这位金章宗已经汉化得相当深了,是个“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所以觉得只有北宋才算系出正统,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王朝,咱必须得从他那儿继承德性才行。
于是到了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金章宗终于下诏,正式宣布把德性改为土德。以后咱不再穿白褂子了,改穿黄马甲。
可是隔了才十来年,到金宣宗的时候,突然又有人引发了新的辩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回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据说完颜海奴手下有一个叫王浍的汉人官员告诉他,大金朝的祖先乃是上古圣君高辛氏,是黄帝的后裔,又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的,因而完颜海奴就请示金宣宗,咱是不是应该尚火德啊?
对于这类琐事,金宣宗还是很民主的,把群臣全都叫来,让大家商量一下,评评这个建议怎么样。于是又一位汉人大臣张行信站出来了,他一脸无奈地跟金宣宗解释:“陛下啊,我都被这群没学问的废物气得没脾气了。按照《始祖实录》,我大金是从高丽而出,跟高辛光沾着同一个‘高’字,八竿子都打不着啊。再说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氏,高辛是帝喾,按五行排出来是木德,怎能是火德呢?想当年太祖是因为完颜一族尚白,又瞧中了金子的性质稳固,所以才起国号为‘金’,跟德运没有关系。本朝的德性是到了章宗时代才算议定为土的。那个什么王浍一没学问二没人品,咱还是甭搭理他为好。”
从这两次争论就可以瞧得出来,金人对五德之说有多么热衷了。
就这一个也像太医
金章宗是泰和二年定下的土德,可是仅仅四年以后,在金国境内就冒出了他的掘墓人——公元1206年,蒙古族的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大会草原各部,自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铁蹄踏破欧亚大陆,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无论是刚改了土德的金朝,还是仍然延续火德的南宋,最后全都被蒙古给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