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图穷匕现(第3/4页)

张焕一直闭目沉思不语,直到李泌把所有的话都讲完了,他才睁开眼淡淡一笑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我还是想知道,以先生当年布衣相国的身份为何会看中我这样一个小小的中郎将?”

在太原时,李泌娓娓而谈,告诉自己将来要走的方向,仿佛一阵风吹散了前路的迷雾,后来他甘居陋室苦苦等待自己的归来,又用心良苦地让自己主动出击,所有的这些都使他感觉到,他与李泌之间必然有某种难以割舍的纽带,才会使他出世十六年,又重新回到尘世,是的!他想知道,他渴望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李泌凝视着张焕,他心中不由暗暗一叹,事到如今,他也不想瞒下去了,他坐了下来,良久他才徐徐开口,声音低沉,仿佛在叙述着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是你的父亲遗命我来辅佐你……”

张焕默默地望着李泌,他已经隐约看见了答案,虽然还不甚明了,但笼罩在他身世上的幕布已经被一层层揭开了。

“那时他还是广平王,只有二十六岁,英姿勃发,胸怀万里江山,再风流倜傥的世家弟子在他面前都会自惭形秽,而你的母亲美貌无双、清丽绝世,他们在天宝十四年的上元夜遇到了,也自然而然地相恋了,但他那时已经有了沈妃,也有了世子,当时杨国忠和太子之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不让杨国忠抓住广平王养‘别宅妇’的把柄,太子便强行拆散广平王和你母亲,也就是那一年冬天安禄山造反,随即攻入长安,明皇帝仓惶西逃,马嵬坡事变后太子在灵武登位,广平王则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军讨逆,而你的母亲在吴郡生下了你,后来便一直隐藏在那里。”

说到这里,李泌轻轻叹了口气,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后,楚挽澜带着孩子来长安找到已是太子的李豫,可李豫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始终隐瞒住此事,辜负了楚挽澜七年的等待。

李泌跳过了这一段,又继续道:“太子答应你母亲,将来即位后将封她为元妃,恢复你们母子的身份,不料仅仅半年后便爆发了宫廷政变,太子被灭了满门,为了给太子留下一条血脉,我连夜找到张若镐,按太子的嘱咐将你们母子托付给了他,随即我也去了衡山,直到我听说张焕大破回纥都城,我便知道出山的时候到了。”

房间里十分安静,张焕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目光深沉得如同大海一般,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徐徐开口问道:“家主知道真相吗?”

李泌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他有太子的遗旨。”

张焕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气势恢宏的大明宫,在不经意间自己的身世忽然变了,从一个最无地位的世家庶子变成了前太子的私生子,它并没有使自己的身上增加什么光环,恰恰相反,它会使自己的前路增添无数的血雨腥风,但是,它也意味着自己有资格去问鼎大唐万里山河,是的,他从来就不缺乏追求权力的野心,他缺的是一个光面堂皇的借口。

他忽然想起了母亲的话,‘你的心有多远,那你就走多远。’现在他才明白母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有家主,他的真实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大明宫的主人。

张焕忽然淡淡地笑了,为什么不呢?

“事实上你已经没有退路。”李泌慢慢走到张焕身后,他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期望,低声道:“就算你没有野心,你的身份迟早会被崔圆或裴俊查出,那时李系和太后怎么能容忍你,还有支持宫廷政变的那些皇族,他们岂能让故太子的血脉活在世上,虽然他们手中无权,但他们代表着大唐的正统,他们有庞大的影响力让你成为千夫所指,所以你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去建立自己根基,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亡父未尽的大业!”

“我知道!”

张焕背着手傲然一笑,“其实我一直就在渴望有这一天,我渴望有一天能率领我大唐将士驱逐鞑虏,收复河西,夺回我们的安西、北庭,将大唐的军旗重新插上怛罗斯的城头,这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大唐人的梦想,重铸强盛的大唐,让回纥、让吐蕃、让契丹、让大食匍匐在我们脚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再受异族的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