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曾氏门生到封疆大吏(第5/14页)

当时曾国葆正在洗脚,听到喊声,光着脚板就跑出来,急忙命人开营门,让程学启进来。后面的追兵无功而退。而程学启,从此就被迫改变了政治阵营。他逃入曾国葆大营的准确时间,是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夜间。

程学启降是降了,但他降得非常艰难痛苦,并非自动自发,自主自愿。所以,曾老九曾国荃根本就不信任他。

曾老九做事一向狠辣。当时他围安庆城,挖了两条壕沟,将安庆城团团圈起来,里边的壕沟用来困死城内守军,外边的壕沟用来阻击太平军的援兵。曾老九的大营,就在两条壕沟之间。程学启投降之后,他命令程学启驻营于里边那条壕沟之内,充当抵御城内太平军的先锋。同时,湘军大营的火炮,全都对准了程学启部,稍有异动,就先把程学启炸个稀烂。他还担心这些防护措施不够,每天只发给程学启部一日的水米,让程学启困窘不堪。

沦落到这个地步,程学启尴尬不已,天天晚上蹲在营帐痛哭,好多次想拔刀自杀,都被亲兵统领丁汝昌把刀抢了过去。

为了表白诚意,程学启再三请战,终于打动了曾老九。不想这时候曾国藩和胡林翼这两个圣人双双来信,叮嘱曾老九绝对不要轻信程学启。而且,湘军营中诸将几乎都吃过程学启的亏,被程学启打得没个人样,此时想杀程学启报仇,就力劝曾老九冲程学启开炮,闲着也是闲着,先打死他再说。

而城中的太平军守将叶芸来,也玩了一招狠辣的。他把程学启的妻子——也就是叶芸来自己的小姨子——拖到城头上,当场宰杀。同时杀掉的还有程学启的孩子,然后将头颅悬挂在城头上,让程学启看着痛苦。

事情弄到这个地步,最早献计摆平程学启的桐城老儒生孙云锦,心里受不了了,情愿以全家老小性命为担保,保程学启不反。而程学启也断了骨肉之情,立誓灭贼报国,想出来一招北门穴地攻城之计,并亲自带着丁汝昌等步卒,攻陷安庆北门,断了太平军的粮道,此后又是他第一个杀入安庆城中。

战事结束后,舒城的高崇善找来了,说:贤婿啊,我有三个女儿,二女儿是你妻子,让大女婿叶芸来杀了,现在你又把你连襟叶芸来给杀了,你看这事闹的……要不然这样吧,我再把小女儿嫁给你,干脆我们一家全死在你手里算了,你看好不好?

于是程学启又娶了小姨子,此后他必须要吸取教训,不能连累这个小姨子兼妻子再被人杀掉了。不然的话,他程学启的人生,未免太失败了。

安庆之战,程学启总算是赢得了曾国藩的认可。但是,由于双方最初的龃龉,关系始终处理得不好,程学启时不时和曾家人闹点儿矛盾。总之是曾家人看到他程学启就不舒服,他程学启待在湘军里,也是如坐针毡。可天下之大,又实在没他落脚的地方,也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李鸿章却是观察双方好久了,趁此淮军成立之际,他向曾国藩提出,让程学启转隶淮军。曾国藩想了想,知道程学启留在自己这边也是双方都不舒服,就答应了下来。

李鸿章大喜,立即派人去通知程学启。

却不想,程学启一口回绝了李鸿章。

官场上的两种类型

程学启拒绝归附李鸿章,让李鸿章始料未及,为之错愕。但他终究是个聪明人,略一想就明白了。

恐怕程学启的心里,做梦都想跳槽到淮军这边来。他本是淮上人氏,待在湘军那里,又处处不如意。李鸿章这边却全都是淮上子弟,是程学启最渴望的地方。但问题是,曾氏兄弟本来就疑忌他程学启,如果这时候他急切要走,恐怕激怒曾氏兄弟,偏偏不放他走,谅他程学启也无计可施。

所以,程学启不想转隶淮军是假的,真实的目的,是希望李鸿章替他把事办利落了。

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李鸿章又苦思冥想,给曾国荃写了封信,尽量淡化程学启转隶的意义与价值,并再次表态,自己永远是曾老九的先锋官。

曾老九见信,被李鸿章的文笔打动,遂答应放程学启走。程学启欢天喜地,拉着队伍来到安庆,从此投奔了李鸿章。

1862年3月4日,曾国藩在李鸿章陪同之下,检阅了淮军。这一天,标志着淮军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