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邯郸之围(第14/14页)
范雎道:“嗯。”
蔡泽道:“哪个成功的人不希望受到当世人的爱戴,后世人的怀念。”
范雎道:“嗯。”
蔡泽道:“干大事的由谁不想功成名显,天下归心,延年益寿,传之无穷,名声显赫,泽被后人?”
范雎道:“嗯。”
蔡泽道:“但是像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这三人的结局,值得羡慕么?”
范雎太了解蔡泽的谈话技巧了,故意不按照蔡泽的思路回答,却道:“他们三人有什么好不好的呢?商鞅对秦孝公忠贞不二,大公无私,用严刑约束百姓,用赏罚激励国力,为秦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才有了秦国今日的雄厚实力。吴起伺奉楚悼王,文种伺奉越王勾践也与此同理,虽然他们最后都死于非命,但他们所开创的事业将光耀千秋,与此相比,生命又何足道哉。”
蔡泽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成就事业必须以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那么此事业的价值也值得怀疑。人之与功名,身与名俱全者,上也;英名彰显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声受辱,性命不保,下也。”
这几句话对范雎颇有震动。范雎终于说出了一个好字。
接下来的谈话,蔡泽将意思层层推进,结合大量事实,向范雎传达了“功成,名就,身退”的为臣之道。
说这些话时,蔡泽就没有必要运用大量的游说技巧了,只要组织好语言,范雎自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跟两种人说话一定要简洁明了,一是聪明人,二是糊涂蛋。跟聪明人说话,没有必要兜圈子,即便兜了,也要被人看破,反倒见笑。跟糊涂蛋说话,你越兜圈子,他越不明白。
最后范雎渐渐地卸下了批了十多年的相国伪装,萌生了引退之心。并不是蔡泽的技巧,而是蔡泽的道理击败的范雎。因此,与其说是蔡泽夺走范雎的相位,不如说是范雎自己主动放弃了相位。因为商鞅、吴起、文种的个人悲剧是实实在在的危险,随时随地可能重演。多说一句,在秦之后,中国社会逐渐定型,商鞅、吴起、文种等人的悲剧更是不断上演。
随后,范雎将蔡泽引见给秦昭王。蔡泽发动口舌,一番长谈就取得了秦昭王的信任,被拜为客卿。不久之后,范雎称病归养,蔡泽正式接替范雎为相。
范雎一年后病死。等待秦国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又一个东方来的奇才,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