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齐国出了个孟尝君(第4/12页)
匡章也知道没有战绩,解释的用处不大,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去打楚国人。匡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沘水的深浅,因此不敢冒然进攻。楚国人非常狡猾,匡章每次派兵火力侦察,总会被万箭击退。这一次,匡章又派了一队兵到河边碰运气,刚入水,楚军的箭就到了,联军小分队顿时陷入慌乱,有的被箭射倒,有的扭头就跑,还有的没跑利索跌入水中,场面甚是混乱,哭爹喊娘之声不绝于耳。
联军的狼狈之状引起了一名当地樵夫的注意。樵夫本来正在喊着号子砍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时正好看见战场的可笑景象,脱口而出:“何深何浅,岂饭桶能明白兮!”然后哈哈大笑。樵夫的异常表现引起了齐军一名侦察兵的注意,侦察兵敏锐地感觉到该樵夫能够破解联军的难题,于是接着樵夫的调唱道:“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兮,何深河浅,请老人家赐教兮。”樵夫兴致一高,顺口喊道:“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兮,简守处深,盛守处浅,吾老人家不说假话兮!”侦察兵如获至宝,从腰中拿出一块金子向樵夫扔去,口中还唱道:“俺君子兮,不白打听兮!”然后扭头回去复命。
匡章久旱逢甘雨,终于得到了最重要的情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何止踏破铁鞋,连人命都不知道白白葬送了多少。樵夫的话说得非常明白,楚军严密防守的地方水浅,防守较松的地方水深。剩下的事情对匡章来说就很简单了。
长期的成功防守使楚军因安全而生懈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当楚军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时,匡章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楚军布防最密集的垂沙地区发起了进攻,战斗刚开始就结束了,无数楚军在梦中就做了刀下之鬼,也有不少被抓获,统帅唐蔑也死在乱军之中。韩国,魏国趁机攻占了宛、叶以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战。
战败的、没有盟友的楚国对秦国来说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秦国索性趁机落井下石。第二年,秦国又发兵讨伐楚,斩首三万,攻取新城,楚将景缺阵前被杀。外难不平,内乱又起,楚国国内又爆发了庄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支部队一度攻到楚国的首都附近,楚国的领土陷入四分五裂。楚怀王忙于四处救火。该死的太子横又被派到齐国当人质。
【4、可怜人】
在楚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候,秦国向楚国伸出一根救命的稻草。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修书一封给楚怀王。
曰:
“四年以前的那一年是个美好的年份,秦楚两国的世代传统友谊钻过风云诡谲的外交风云获得了新生。由于一位楚国的伟大女性登上秦国的政治舞台,为秦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数百年的婚姻关系又一次复苏了。那一年我与你登上黄棘的祭坛,在天地众神面前庄严地约为兄弟。从秦国的山岗到楚国的丘陵处处洋溢着友谊的欢悦。但一个偶然的事件破坏了两国的关系,贵国太子杀我国高官而逃逸,这一事件并没有引起贵国的足够重视,我认为我国发兵为此事讨个说法也是情理之中。今天我这样讲,并不是要责备谁的意思,就让我承担一切过错吧。
我只想说,秦楚两国的友好不但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两国人民心底的呼声。两国宫廷数代以来有着相互通婚的传统,我的身上流着楚国的血,你的身上也流着秦国的血,还有什么比血缘更亲密的关系?还有什么比血缘更重要的利益?如果偶尔出现不睦,那也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解决矛盾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和谈。
就让过去的愚蠢、冲动和误会都随风而去吧。我代表我的国家诚挚地邀请阁下到武关商谈和平事宜,重续以往的盟约。兄弟两国齐携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楚怀王看完书信,又有那么一点动心。楚国的决策机构对楚怀王是否应该前往武关一事存有争议。理论上讲,这封书信背后的目的有三种:一、真诚的友谊,二、讹诈,三、秦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把戏的故伎重演。持第一种看法的人估计是没有了。持第二种看法的人以昭睢和已经失势的屈原为主,他们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背信弃义是他们的天性,坑蒙拐骗是他们的本能,大王不但不能去,楚国还应该加强边防的警卫工作。持第三种看法的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和楚怀王本身。子兰还劝说他爹:“父王,你得去,不去的话,秦国会不高兴的,秦国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子兰的支持坚定了楚怀王去秦的决心。但子兰的话中却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楚怀王在秦国有个三长两短,太子横又在齐国做人质,那么就该我继承王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