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玩弄与被欺负的(第5/5页)
张仪重新获得了自由,再次得到了楚怀王的厚遇,然后带着得意的微笑踏上了回秦的道路,一边走还一边唱,“我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我笑你是个大草包~~”不光张仪在笑,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嘲笑楚怀王。楚怀王却满不在乎,女人第一嘛!
没几天,屈原从齐国回来,听说了这件事,连忙向楚怀王进谏:“臣已经代表楚国与齐国结成了盟友,大王还怕秦国作甚!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一听也对,连忙派人追杀张仪,可哪里还能追得上。楚怀王好不后悔,郑袖和靳尚也更加痛恨屈原。
公元前310年,秦国的伟大领袖、秦国事业的优秀接力手秦惠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孔武有力的秦武王接班。从秦武王的谥号就可知其人好武。秦武王表现出一些职业军人的特点,他性格暴躁、思维直线条、不喜欢拐弯抹角,推崇个人战斗能力。
秦武王不理解张仪那一套外交设计中的匠心独运和良苦用心,以为只要靠秦军的刀就能为秦国的犁解决土地问题。持这种浅显看法的大臣在秦国朝廷为数不少,尤其是一些少壮派军官。除了路线上的分歧外,少壮派军官还与张仪之间有一些个人恩怨。缘于秦惠王时期,张仪曾仗着秦惠王的重信打压过这些人。现在他们反攻倒算,在秦武王面前持续不断地诋毁张仪。张仪害怕被诛杀,主动找秦武王谈话。这次谈话也启动了张仪的谢幕演出。
张仪道:“臣为秦国的利益考虑,不久东方局势将发生大的变化,秦国可以趁机捞一把。在我的破坏之下,齐国失去楚国这个盟友,必然要与秦国争夺韩魏。齐国恨我甚深,我到哪个国家,齐国就会攻打哪个国家。我愿意带着这把老骨头出使魏国,齐国就会攻打魏国。在齐国和魏国相持的时候,大王趁机发兵攻打韩国的三川地区,拿下三川,周天子的那块地方便直面秦国的威胁。大王不要动粗,只要吓唬一下,周天子就会乖乖的交出象征周朝统治的那些器具。然后大王再挟天子令诸侯,如此则王业可成。”
出三川,临二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案,张仪以前就曾经提出过,当时被司马错的西南大开发战略pk掉了。现在秦国后方稳固,君王又野心勃勃、好大喜功,这个方案与秦武王的想法正好吻合。正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秦武王护送张仪出使魏国。齐国果然发兵攻打魏国。魏哀王害怕了,张仪道:“大王不要着慌,为臣自有分寸。”于是张仪派亲信冯喜到楚国,又从楚国雇了一名使者以楚国的名义出使齐国。张仪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稍后做出解释。
使者到了齐国对齐宣王道:“大王啊,你大大地着了张仪的道!”齐王一脸不解,道:“张仪到哪,我就兴兵打哪,怎么就着了他的道?”使者回答道:“张仪正是掌握了大王这种心理才出使魏国。大王攻魏,秦国就会趁机出三川,临二周,求祭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边大王在和魏国拼命厮杀,那边秦国却轻松的获得了利益。大王您说您亏不亏啊?”齐宣王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下令撤军。张仪的闭幕演出圆满结束。
张仪借楚国使者游说齐王的原因很简单,只有第三方使者说话,齐王才能相信,如果让魏国的使者去,齐王必然不信。
张仪骗了秦王骗齐王,之后在魏国过起了安稳日子。一年以后,张仪死在了魏国。一代纵横奇才终于闭上了可怕的嘴。
秦武王赶走了玩空手道的张仪,开始奉行赤裸裸的军事占领政策。以当时秦国与六国的实力对比来看,秦国施行这种政策还为时过早。秦武王以其鲁莽、直率的性格虽然为秦国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但在外交上失策更多,对秦国霸业至关重要的魏韩两国被驱赶到齐国阵营中去,为秦国以后的一次严重挫折埋下了祸根。几乎同样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末的德国上演,与秦武王极为相似的威廉二世,赶走了与张仪极为相似的俾斯麦,然后推行单边军事主义政策,结果,德国在没有强大盟友的情况下就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