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有所求(第4/5页)

子之又通过鹿毛寿向燕王哙传话,“后人之所以称颂尧的贤能是由于他能够禅让天下。大王如果能够把天下禅让给子之,那么您就会成为与尧齐名的大贤,后人称起来必定是尧舜禹哙。”燕王哙听后,有那么一点动心,就把国家大权交给子之,子之的权势又增加一截。

子之又组织了一个游说团隔三差五地对燕王哙道:“我们知道大王您一心想向尧学习,可就怕好心办不成好事。大王不要忘了古时候禹本来是想把社稷禅让给益的,可是又同时让他的儿子启当权。禹老之后,按理本应该是益接班,但是启不干,遂起兵攻打益,最后夺得了继承权,尧舜禹的禅让风范到此划上了句号。大王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禹相同,您本想禅位与子之,却又让太子继续掌权,名义上禅位与子之,实际上掌权的还是太子。长此以往,旧事必然重演。大王不得不察!”

燕王哙为了崇高的理想在所不惜,一狠心将太子的权力转交给子之。燕王哙一家从权力的宝座上退了下来。子之十分排场地坐在燕国的王位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好不惬意。燕王哙也十分配合子之的工作,以臣自居。

燕王哙很满意,他践行了心慕已久的先贤精神。子之很满意,他登上了朝思暮想的王位。但,有人不满意。

这个人是——太子平。

太子平可没有其父的高尚情操,他很清醒,很现实。乱世之中,权力就是一切。声名纯属扯淡。

为了夺回本属于他的王位,公元前314年,太子开始发难。他联合将军市被攻打子之。子之也不示弱,调动国家正规军迎战。市被不敌,竟阵前反水,投靠子之反攻太子。太子奋起抵抗,两军鏖战数月,士兵死伤数万,兵锋所及,十室九空,老百姓纷纷逃散,水深火热,苦不堪言,人们发出同一种声音:救世主何时才能降临?

“救世主”就要来了!

齐宣王终于等来了燕国内乱这一天。燕国的分裂降低了齐国契入的成本,同时为齐军披上了一层漂亮的道义外衣。齐国派招牌将领匡章起五都之兵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向燕国席卷而出。燕国的士兵百姓热烈欢迎齐军的到来,送吃送喝的有之,主动做内应的亦有之。齐军不出50天就攻破了燕国首都,子之被剁成肉酱,燕王哙也脑袋搬家,一场禅让的闹剧就这样草草画上了句号。

齐国的解放者角色到此为止已经完成。然后呢?然后齐军像秦军攻蜀一样脱下羊皮露出了殖民者的狰狞面目。齐宣王的目的是要全盘占领燕国,不但如此,还要使燕国成为齐国的殖民地。于是象征着燕国政权的宗庙、重器全部被齐军摧毁或者运走。老百姓也没少受到搜刮。

齐宣王强奸了燕国人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齐国占领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齐军只好狼狈的逃回齐国。一次卑劣的行动以可耻的结局收场。

在齐国攻燕的整个过程中,亚圣孟子一直以观察家的身份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并和齐宣王有过几次讨论。

齐国打败子之的部队之后,齐威王就是否应该长久地占有燕国询问孟子的意见,“有人建议我占领燕国,有人建议我不要占领燕国。两国万乘大国之间对磕,不到50天齐国就打败了燕国,这绝对不是人的力量能做到了,冥冥之中必有天意,如果不占领燕国,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您看占领燕国如何?”

孟子道:“如果你占领燕国,燕国的百姓还表示欢迎的话,那就占领燕国。有那么一种战争,一个国家受到外敌的入侵,而他的人民却端着矿泉水和五香牛肉欢迎敌军的到来,那只是由于老百姓原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为了能有好生活,便欢迎新的统治者到来。如果在新的统治下,老百姓发现火更热,水更深,就会要么反抗,要么逃避。”

齐国对燕国的军事胜利打破了列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其他国家准备用武力光复燕国。这种情况下,齐宣王再次向孟子问计。

孟子答道:“子之颠覆燕国原有政权,虐待百姓。大王以解放者的姿态进攻燕国,燕国老百姓以为您能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如果您辜负燕民的期盼,残杀人家的父兄,凌辱人家的妻女,破坏人家的宗庙,结果将不堪设想。况且齐国占领燕国对其他诸侯形成威胁,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齐国。唯今之计,齐国应该马上停止在燕国的强盗行径,按照燕国人民的愿望恢复秩序,还能全身而退,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