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刃悬天下(第8/10页)

曹操心里有点犯嘀咕,这个仗,好象真的不好打。连续三天进攻,都无疾而终,曹操终于泄了气:算了,我认输了还不行吗?

《魏晋世语》说,曹操攻张鲁,三天打不出个名堂来,灰心丧气的宣布撤兵。等他走到远远的,回头眺望阳平关顶,只见山顶上有几个人影,正拼命的向他招手:“老板,快回来,快点回来,咱们赢了……”

“啥玩意儿?这就赢了?有没有搞错?”曹操大惑不解,再回来问个究竟:“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的。曹操在山脚下仰攻,难受得直想哭,可是张卫率兵在山顶,也是怕得直哆嗦。正哆嗦着,忽然间有一支麋鹿队伍,浩浩荡荡,足足几千只,脑袋上都长着巨大的角,正在山坡上跳岩狂奔,领头的麋鹿王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奔着张卫的营地就冲了过去,只听砰砰砰嗷嗷嗷,几千只麋鹿冲入营中,将守关的士兵挑得满天乱飞。

许多士兵被麋鹿的巨角挑飞到半空,摔下来跌半死,痛得哇哇哭叫。正哭叫之际,山脚下的曹操,突然发神经宣布撤退,于是正攻山的曹军就急忙往山下跑,可是山高林密,大家又不识得路,就有这么一支曹军队伍,跑到了张卫的营地里,结果是曹军吓得嗷嗷惨叫,张卫的士兵更是拼命的尖叫,双方都吓得半死不活。

偏巧这时候,曹军阵营中有一个中级小军官,名字叫高祚,是负责打前锋的。可自打登山以来,他率领着士兵在森林里左绕一下,右绕一下,越绕身后的士兵数量越少,全都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当时高祚就急了,心说不行啊,这样可不行啊,我好不容易登一次山,再回去竟成了光杆司令,那什么,我先擂鼓,再吹响巨大的牛角号,快点把我的部下召集过来。

于是高祚就在山顶上擂鼓吹号,召集自己那迷路了的部下。

鼓角响起的时候,恰好是那支迷路的曹军,误入张卫之营,吓得和张卫的士兵一起惨叫的节骨眼。张卫的士兵原本就吓得魂飞魄散,此时又闻鼓角之声近在咫尺,当时毫不犹豫,举手投降。

不打了,这仗打得太神经,再打下去,大家都会疯掉的。

曹操就这么稀哩糊涂的赢了。短短三天,拿下汉中,这是曹操最快的、最成功的战役。但这个战役总结怎么个写法,却让曹操活活愁死。

张卫投降了,张鲁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当时张鲁所面临的,一是马上投降,赶早不赶晚,因为当场的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不战而降,就可以保全性命。战后再降,这个保命的概率只剩百分之五十,激烈交战后被俘,基本上是杀掉。所以张鲁如果投降,不失为保身之计。另一个方法是坚决不投降,逃入大巴山展开游击战。但这个游击战也只是个姿态,目的是要求曹操先开出筹码。

正拿不定主意,忽然马蹄声起,曹操的使者来到了“:张鲁,张鲁在不在?曹公让你马上去战俘营报到,快一点。”

张鲁听了后,直翻白眼,就吩咐手下人:“把官府全部贴上封条,我自己带着老婆孩子,去战俘营。”

张鲁率家人老小出降。曹操心花怒放,就问张鲁:“老张,你女儿有婆家了吗?”

张鲁:“还没有。”

曹操一拍大腿:“正好我有个儿子,叫曹彭祖,现在还没媳妇呢,就把你女儿嫁过来吧。”

张鲁大喜,这个降他算是投对了。

然后曹操走出军帐,眺望魏峨雄浑的大巴山,道:“我要贡献子孙后代一个成语:得陇望蜀!”

一山飞恃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传令夏候渊并张郃,与吾越过大巴山,直入蜀地,消灭刘备匪帮,解放受尽苦难的西川人民。

【9.西川人民感谢我】

拿下汉中之后,曹操返回许昌,自己给自己写了封表扬信。表扬自己说:“我了不起,好了不起,真的了不起,我推荐我自己升官,嗯,我现在是魏公,就升到魏王这一级吧,只比皇帝低一格,还不算太委屈。”

曹操进魏王,加九锡。而夏候渊则和张郃,翻山越岭,爬过大巴山去找刘备的麻烦。

这个夏候渊,和曹操小时候是玩大的,有消息称他们原本是堂兄弟,也有消息称不是。甭管是不是,但他们之间的交情,远比堂兄弟更深。有一次曹操犯了罪,曹操这家伙,是个惯犯,经常性犯罪。他犯了罪之后,要求夏候渊替他坐牢,夏候渊就答应了,从此曹操绝对信任夏候渊。而张郃,以前是在袁绍那里打工,苦劝袁绍防范曹操奔袭乌巢未果,就投降了曹操。现在他和夏候渊是搭档,两人一个政委一个司令员,经常到处找人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