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备的青葱岁月(第8/11页)

逃?不会吧?就这么说逃就逃了?这未免太不够给力了吧?

但不逃又能如何?老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黄巾盗贼不来则已,一来就是黑压压数以万计。就算大家不跟你过招,伸长了脖子让你砍,要砍掉这么多人,累也累死你了。所以刘玄德当机立断,英明神武,做出战略转移的伟大决定。

刘备自述:盗贼攻破了县城,他老人家战略转移,转移到了中郎将公孙瓒处。

公孙瓒这个人,和董卓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说,他比刘备、曹操等人年龄要大出许多,但年龄的差距,并没有阻止他和刘备之间的交情。事实上,他和刘备是校友,因为他年龄较大,刘备以兄长之礼事之。

同样也和董卓一样,少年时代的公孙瓒,其人生远比刘备、曹操这些小辈威风得多。史书上记载说,公孙瓒这个人外貌是相当的帅,仪表堂堂,声音宏亮。走在街上,回头率极高。恰好当地的刘太守,家里有个女儿。于是刘太守一看,心里说:嗯,这么帅的小伙子,我女儿肯定喜欢他,那就把女儿嫁给他好了。

于是公孙瓒就成为了刘太守的女婿。

后来刘太守派了女婿公孙瓒,去大儒卢植那里学经。公孙瓒就是在学习期间,与刘备同班,所以两人就成为了同窗师兄弟。

可是当公孙瓒学成归来,正准备意气风发,登上领导岗位之时,他的老丈人刘太守,却不小心犯了法,被传呼到廷尉双规了。当时的公孙瓒,他流着眼泪,换了身粗布衣服,冒充马车夫,亲自替老丈人赶车,送刘太守去廷尉那里交待问题。廷尉对刘太守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流放他到了日南。

老丈儿被充军发配之日,公孙瓒来到了北芒山,祭祀祖先,他高高的举起酒觞,大声祝祷:“从前,我是别人的儿子。现在,我是别人的臣子。我应该跟老丈人一块去日南,和老丈人一块在群众监督下劳动。不过呢,日南现在瘟疫流行,我去了的话,可能就回不来了,回不来就回不来吧,先在这里跟祖宗们说声抱歉……”

公孙瓒的表现,让当地人看看连连咋舌:“这孩子,唉,可惜了。”

于是公孙瓒陪同老丈人奔赴日南,行至途中,就听后面蹄声响起,有使者飞奔而来:“停下,刘太守,朝廷有旨,赦免你的罪过,赶紧回去继续做太守……”

当时公孙瓒就乐了:“好,这个结果好,我喜欢。”

【8.没本事人有得混】

此后的公孙瓒,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升到了辽东属中的长史。

长史这个怪官,始设于秦朝,起初就是个秘书长。但到了汉代,这个职位逐渐向武职靠拢。等到了公孙瓒出任这个职位,长史已经莫名其妙的演变成了带领骑兵巡逻边防的武职了。

公孙瓒的任务,就是每天带一队骑兵,沿着边防的要寨巡逻。这一天公孙瓒正率了几十名骑兵巡逻,忽听呐喊声突起,就见一支鲜卑人骑兵,人数有几百人,十倍于公孙瓒,突然杀了出来。

公孙瓒急忙逃入到边防线上的空亭里,把门关好,耐心的等着鲜卑骑兵离开。

可是那鲜卑骑兵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呜嗷怪叫着,打谱要向亭子里的公孙瓒发起进攻。

当时公孙瓒就知道不对劲了,说:“弟兄们,咱们中头彩了,人家这是冲咱们来的。这来的都是猎头族,要砍了咱们的脑袋,拿回去给他们女朋友做定情信物。咱们要是害怕的话,就一个也活不成了,如果拼一把的话,说不定还能有几个活着回去。”

于是公孙瓒狂叫一声,带领手下骑兵冲了出去,不要性命的和鲜卑骑兵对砍了起来,一边砍一边逃命。他带的人被砍死了一半,剩下来的,成功的逃脱。

此战奠定了公孙瓒在边荒的无上地位,获得了白马将军的称誉。此后他征讨乌丸,乌丸贪至王兴族向他投降。当一事无成的刘备来投奔的时候,他已经功成名就,升中郎将,封都亭候。

昔日的同窗,刘备还处于草根阶段,公孙瓒却已经名成天下,这其间的差距,着实耐人寻味。但是,公孙瓒虽然功成天下,但他也有个怪毛病。

他不喜欢有本事的人。

史书上说,公孙瓒这个人,不喜欢有本事的人,只喜欢酒囊饭袋。他用人也是这样,有本事的人,在他这里即使是饿不死你,也活活气死你;没本事的,就会受到公孙瓒的信任与重任,飞黄腾达,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