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杀猪仔传奇(第8/9页)

董卓问:“陛下,你受惊了。”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是谁把你绑架到这里的?”

少帝:“哇哇哇,哇哇。”

董卓:“……陛下,你怎么跟个娘们儿,就知道哭哭啼啼不说话?”

这时候少帝唯一的弟弟陈留王冲了出来:“董将军,是这么回事,杀猪仔何进,他让太监们给杀了,然后他的部下为他报仇,杀进了皇宫……”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58岁的董卓在一边听着,一边听一边仔细的打量这两个人。他发现,少帝刘辨明显有点缺心眼,倒是这个陈留王刘协,还算是个明白孩子。而且,董卓也听说过,陈留王刘协的生母,就是美人王氏,她因为生下皇子,被当时的何皇后鸩杀了。这么说来,这皇帝分明是立错了,明白人刘协给挤到了一边,心眼不够用的刘辨,却被母亲一家合力推到了皇位上,这才弄得天下大乱。

发现了这个错误,董卓心里就泛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替朝廷纠错,改立刘协为天子。

国学大师吕思勉读史,读到这里,曾经顿足而起,仰天长啸,曰:“你看这个董卓,你既然是去祸乱国家,就应该留着不称职的糊涂皇帝,你说你非要立个明白人当皇帝,这岂不是替自己添堵?”

然而吕思勉大师错了。

吕大师错就错在,他把后人模式化的历史解读,错当成了历史的本身。正如以手指月,手指并非月亮,后人对历史的解读,只是让我们认知人性规律的一个方式,与历史本身毫无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后人将董卓视为祸乱国家的奸贼,但这个脸谱化的简单认知,与历史上的董卓没有关系。至少,董卓他本人从未曾这么认为过。

对于董卓来说,他急驰京师,固然有着自己心里的打算,但他的心里,却决不可能这样想:我是个大奸贼,冲啊,快点去祸乱国家,快快快……相反,董卓的心里,认为自己才是难得的乱世忠良。你看看,他在边疆浴血苦战,可是京师皇城的天子,却被人追得落荒而逃,明摆着,朝中那些人,即使不是酒囊饭袋,也必是大奸阴险之辈。如果朝中士大夫个个都是忠臣……拜托,谁见过忠臣拿着刀,满世界追着皇帝喊打喊杀的?

所以,董卓认为,朝中必有巨奸大恶,没有才是怪事!

而他此行,正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要替朝廷扫平妖氛,重振朝纲。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忠贞之念,所以董卓才决定:“嗯,这个少帝刘辨,真是不给力啊,不行就换人吧!”

【9.落入陷阱之中】

董卓护送少帝刘辨回京城,少帝先行入城门,董卓正要进去,这时候一骑扬尘而来:“董卓接旨,圣上命董卓于城外驻扎,钦此。”

当时董卓心里就咯噔一声,心说:“果不其然啊,朝中真的有巨奸大恶之徒。皇上还没有回皇都,对方就已经行动了,想再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为所欲为,祸国殃民。那奸恶也不说想一想,放着我董卓在这里,能让你得逞吗?”

当下董卓把手一招,身后的羌族勇士哇的一声冲了上来,信使呆了一呆,叫一声娘亲,掉头拨马狂逃。

于是董卓昂然入京。

进来倒是进来了,可董卓马上发现,他落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之中。

先是西园八校尉禁军指挥使袁绍,统一彪兵马扎于董卓左方。然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统一兵马,扼于董卓右方。后面还有一个执金吾丁原,统兵马镇于董卓的后方。这三支军马合起来,超过三万之众。而董卓来得急,只带了三千人。

也就是说,京师兵马的数量,超过董卓十倍以上,将董卓牢牢的锁死于京城之中。

这个……可咋个办呢?

董卓急得直抓脑壳。

【10.诸葛亮抢注了董卓的专利】

孙子曰:“十则围之。”

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如果你的兵力十倍于敌人,那就将其包围,彻底歼灭之,不要客气。

可如果遇到董卓这种情形,被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团团围困起来,那咋个办呢?

董卓说:“没有关系,我的主力人马,随后就到……”果然,到了次日,就见远方尘头大起,又一彪形貌凶恶,如狼似虎的羌兵赶到了,入城之后,就在董卓的驻地安营扎寨,董卓的人马数量顿时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