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最后的挽歌(第3/17页)
此番接到命令,龙且立即行动,动作迅速,很快进入战区,与齐王田广等军会师于高密。韩信则率汉军也急忙跑来,双方对峙,大决战一触即发。
先来看看双方的作战序列。
正方选手汉军:
统帅:相国大将军韩信。
幕僚:辩士蒯彻。
将领一:左丞相曹参。
将领二:御史大夫灌婴。
将领三:右骑将傅宽。
汉军总兵力:五万至十万人。
反方一号选手楚军:
统帅:大将龙且。
将领一:亚将周蓝。
将领二:末将项冠。
楚军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反方二号选手齐军:
统帅:齐王田广。
将军一:田既。
将军二:华无伤。
齐军总兵力:约五万人。
这是一场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战争。楚齐联军这边,兵力最高有可能是汉军的五倍,最低也不小于两倍半。单只看这个兵员数量的配比,楚齐联军明显占有优势。显然,楚军大将龙且也是这样想的。
当楚军抵达战区之后,就有人——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总之有这么一个人——对龙且建议道:“汉军远征,锋锐难挡。而我们的楚军和齐军,却是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们谁也不缺心眼,哪个愿意为你君王战死?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这边的士兵能逃就逃,能跑就跑。反倒是汉军在异乡作战,士兵想跑也没地儿去。所以眼下的情形,虽然我们人多,汉军人少,但真要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我们。因此,最适当的战术,莫过于深沟壁垒,不与汉军作战,同时又可避免士兵逃亡。同时呢,让齐王派出使者,宣谕四方,齐国的城邑若是得知齐王仍然活着,而且还要楚军这个大后援,就会群起而反抗汉军。这样一来,汉军来是来了,但他们肯定是回不去的了。”
龙且听了,失笑道:“你提出这个建议,是不了解韩信这个人呀。我跟你说吧,对韩信我是再了解不过的了,他以前靠着漂洗棉絮的老婆婆养活,闲时忙时就喜欢钻人家的裤裆。对付这么一个人,还需要什么深沟壁垒吗?
“韩信,他需要的只是一只大裤裆。”龙且充满自信地说。
权倾天下
大战开始,韩信升帐。
先叫过来两名无名的将军:“你们俩,喂,听好了,拿着这面红旗,率所部向潍水上游移动,尽可能走远一些。走到远离战场的地方,然后用沙袋堵塞潍水,再派人监听下游的动静,什么时候听到人喊马嘶之声,就掘开沙袋放水,听清楚了没有?”
此时的汉军将领,对韩信的军事指挥能力佩服得无以复加。接到命令后,问也不问,转身去执行。
然后韩信再掣出令箭:“那个谁,曹参,还有灌婴,你们两个不要摆谱了,在我面前哪轮到你们俩摆谱?立即率所部于潍水西岸,找隐蔽的地方全都躲起来。看我打赢了你们不要出来,打输了更不要出来。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出来呢?等到楚军渡河,河水突然暴涨的时候,那时候你们就要一拥而出,给我全歼登陆于西岸的楚军。”
曹参和灌婴却是已经听惯了韩信这没头没脑的命令,知道自己比不过人家,闷声不吭地接过令箭,找地方埋伏去了。
韩信再招呼右骑将傅宽:“老傅,这就咱们俩了,你跟我出战。听好了,打赢的时候,你要冲在我前面,给我狠狠地杀,输了的时候,你要落在我后面,可别让楚军把我给砍了。”
傅宽听得那个郁闷呀,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迷迷糊糊地跟韩信出征了。汉军抵达潍水河边,眼见得那河水渐流渐浅——因为上游被汉军用沙袋堵住了,所以河水越来越浅。当即韩信下令:“冲啊,杀啊,消灭楚军,胜利就在眼前。”
对岸的龙且看着汉军冲过来,心里那个气呀,心说你个小样的韩信,钻裤裆真有这么急吗?你非要钻,那就给你个大裤裆吧。
楚军冲上,与汉军厮杀起来。战事持续了一段时间,汉军明显不支,丢盔弃甲,向对岸逃窜。龙且环顾左右,说:“你看看,我早就说过了,贱人就是矫情,韩信就是欠揍,与我追杀过去,今天我要一举端掉汉军的老窝!”
二十万楚军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之声,向着对岸冲了过来。大将龙且和周蓝冲在前面,所部紧随其后。眼看已经有一半的楚军冲到了对岸,这时候上游突然发出一种奇异的动静,惊抬头,就见一座透明的水壁,自高空凌击而来,楚军连惊叫声都来不及发出,就在巨大的水流撞击声中,被冲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