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天下(第8/13页)

而且,这三万士兵,连个主将都没有,项羽就是把三万士兵派过来,让他们成为刘邦的军队,这叫什么监视?

推敲起来,项羽可能是真的想用这三万士兵监视刘邦。因为项羽没什么特工经验,更不懂得统战,他手边的亲信又统统封了王,不可能派出将领去汉中,只能派上一堆大头兵。他心里想的是,我有三万人监视着你,谅你刘邦不敢轻动。他显然忘了刘邦是个大活人,能够举重若轻地把这三万人改造成战场上的杀手,再带他们回来杀项羽。

可见项羽的思维是不连续的、非逻辑的。做事情只能想到第一步,没有能力研判出此后的变局。这种做事时顾头不顾尾的鲜明粗人风格,体现在他分封天下上,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乱子。

最先闹起来的,是田荣。田荣征战一番,却因为不听项羽的话,什么也没有封到,气愤之余,又听说项羽把原来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而和项羽关系比较铁的齐国将领田都,被封为了齐王。

田荣怒不可遏,就去攻打田都,田都被打得星夜狂奔,逃到了楚国,去找项羽哭诉了。

而后田荣独霸齐国,不允许齐王田市去胶东改任胶东王。可是齐市害怕项羽,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到了胶东。田荣发现田市不乖,不听话,勃然大怒,就追到胶东,干脆把田市杀掉了——胶东王田市,他在分封后不足一个月,就被除名了。此后田荣自立为齐王,不需要你项羽的分封,以表示愤怒。

项羽封了一大堆,还漏掉了一个枭雄彭越。这时候彭越手下有一万来人,没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幸好自立的齐王田荣,给了彭越将军印,让彭越去攻打济北。彭越总算找到了组织,当然要卖力干,当即驱兵入济北,杀掉了济北王田安——他荣幸地成为第二个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经死了俩。分明是还嫌不够热闹,被冷落的陈馀终于出山了。

陈馀出山,专门来找项羽的麻烦,因为项羽封了他的老伙计张耳为常山王,自己却只是封侯,这对陈馀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于是陈馀找自立的齐王田荣借兵,要求攻杀现在的赵王张耳,再把被挤对成代王的赵歇接回来,继续当赵王。

这正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项羽笨如猪”。眼见得大封天下没几天,又乱成这个样子,项羽心里好烦。为了排解心理压力,他干脆杀掉了无辜的韩王成。于是韩王成沦为第三个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几个月,从义帝开始,胶东王被杀、济北王被杀、韩王被杀。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开了诸侯死亡的序幕。

诸侯们死了也就算了,此时汉中,投奔刘邦的韩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场上去,正要开刀问斩。

追韩信

到现在为止,韩信也算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了。

他在项梁渡江时投军,经历了攻杀第二任楚王景驹的战役,追随项梁参加过东阿战役,并在定陶战役项梁败死之际,于星夜亡命奔逃。他逃回楚怀王身边,从此成为了上将军宋义的部下。项羽杀死宋义,韩信又成了项羽的部下,并在钜鹿战役中奔前跑后,累得牛喘。随后他追随项羽入关——但项羽压根不认识他。

悲愤的韩信从此投奔了刘邦,随军来到了汉中。他在汉军中弄到了管理粮仓的小官,却又不知因何缘故,触犯刑律当斩。

负责监斩的,就是当年沛县的监狱长夏侯婴。夏侯婴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以往,他看着死刑犯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咔嚓咔嚓,连续十三个脑壳被切除。接着是韩信被押上来。看到夏侯婴,韩信很郁闷地问了句:“喂,不是说你们家汉王欲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

咦?听了韩信的话,夏侯婴很吃惊。因为在当时,了解刘邦心事的人只限于汉军高层。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当然了解。但一个小小的死刑犯,竟然也知道刘邦的心事,这事有点意思。

于是夏侯婴就把韩信叫过来,聊了几句,感觉很不错,这个韩信,是个人才。夏侯婴就去找刘邦推荐,刘邦也懒得理会这些小事,就随口吩咐了句,让韩信做个治粟都尉——还是个管粮仓的小官。然后刘邦就把这事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