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代宗与德宗:远离爱的觞情岁月(第7/9页)

藩镇之中,最能闹腾的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这个老田端的厉害,他本是安禄山、史思明的手下,后来归顺大唐,但家里还有一座祠堂。祠堂里供着四尊怪物,分别是大燕圣武皇帝安禄山,杀了安禄山的天成皇帝安庆绪,杀了安庆绪的应天皇帝史思明,杀了史思明的显圣皇帝史朝义。明明这两对父子四个家伙,除了自相残杀再没见别的本事,老田还煞有介事地给他们供牌位,真是脑壳进水。

老田乱供叛将牌位的事,被德宗他爹代宗知道了。知道了也没得法子,你让他承认错误,他是不肯的,你想动手打他,又是打不过的。所以代宗只能是对老田提出委婉的批评,并提拔老田为同平章事,以免老田挨了批评,心里一时不平衡发作起来。

尽管升了官,但老田还是老大不乐意,于是老田吩咐三军出动,杀到相州闹了一场,又赶到卫州,把刺史薛雄给杀了。当时代宗勃然大怒,不顾一切要跟老田拼命,于是老田急忙自我检讨,这才了事。

此后老田就掌握了这个技巧,再次到汴宋闹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承认错误,让当时的代宗无可奈何。

眨眼工夫,代宗死了,德宗李适说了算。正好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也死翘翘了,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与山东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兄弟们召开了一次重大的会议,会议上大家一致通过:为了加强军队建设,稳定政局有必要在藩镇中建立起世袭制。李宝臣死了,就让他的儿子李维岳出任节度使吧……

人在江湖上混,混的就是面子,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大家才会都有面子。如今老田给了李宝臣面子,李宝臣非常感激,等过几天老田死后,就由李宝臣出面——不对呀,李宝臣不是死了吗——这个这个……有的书上说李宝臣死了,有的书上没说他死,说是老田死了后李宝臣又出来主持局面。那么李宝臣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死呢?

姑且算作李宝臣没死好了,但他马上就会死。因为接下来的历史属于田承嗣的儿子田悦和李宝臣的儿子李维岳,这小哥俩雄赳赳气昂昂,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跟德宗李适叫板,一定要实行世袭制,不世袭就跟你没完。

没完就没完,德宗火大了,就命令卢龙节度使朱滔,外加一个悍将李希烈,去攻打李田联军。唐军大举进攻,导致了李田联军内部矛盾激化,结果李维岳被手下一个叫王武俊的兄弟给砍了。

再接下来,唐军李希烈、朱滔、王武俊与叛军田悦进行了会谈。会谈之中,田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喂,你们几个,都是我的爷叔辈,以前跟我爹都是铁哥们儿,现在我们被人欺负,你们这些爷叔不说出来帮我们的忙,却反过来打我们,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再者说了,我田悦举兵反唐,为的是谁呀?不就是为了你们这些爷叔吗?我要求建立世袭制,不也是为了你们家里的孩子们吗?不世袭,你们家的孩子将来就要去街头打工,你们忍心吗?

李希烈、朱滔及王武俊听得动情,连声说: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我们仨爷叔加起来,竟然不如你个小兔崽子脑子清醒。你说得对呀,今天打掉了你们,明儿个就轮到我们这些爷叔们了,不行,我们不能上皇帝的这个当。

于是朱滔就给自己的大哥凤翔节度使朱泚写密信,商量大家行动起来,推翻大唐罪恶的统治。不料想,送信的特使走到半路上,被唐兵截获,德宗闻报大惊,急忙将朱泚叫到长安,软禁了起来。

而此时在朔方,叛镇节度使们再次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一致通过了每人晋升一级,统统升王的决议。于是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还有个李纳称齐王。大家都称王了,而势力最大的李希烈还没个王号,这可不妥当,于是大家再次开会,会议一致通过了让李希烈称帝的决议。

公元783年,李希烈在诸叛镇的苦苦哀求之下,称天下都元帅,率了手下兄弟去砍襄阳的哥舒曜。哥舒曜力不能支,就向朝廷发急电:皇帝,看在朝廷的分上,拉兄弟一把……于是德宗就征调泾原各道兵马救援襄阳。于是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了五千兵赶到长安,德宗吩咐京兆尹王翔犒军,可是王翔只弄到些粗饭素菜,结果引起了士兵们的不满。士兵们强烈要求赶近不赶远,就近攻打长安城算球了。姚令言苦劝无效,只听轰地一声,众家兄弟各自持了刀枪,不由分说杀入长安城。当此之时,德宗皇帝急率了王氏并诸皇子们,慌忙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