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祖李渊:以德服人的模范典型(第4/11页)

你丫面相不凡,日后定当大贵。

李渊听了后,却非常不高兴,冷哼了一声:难道我现在的地位,就不算是大富大贵了吗?

术士仰天大笑:现在的你,不过是供人驱使的鹰犬,眼前的富贵,不过是人家扔给你的腐肉;若待你日后真正富贵之时,再想起今天的日子,恐怕带给您的,只有那难言的羞愧。

李渊听了,顿时色变,掉头急急走开,不敢再听那术士胡言乱语——术士史世良在暗示他,他未来的造就,当有帝王的福分……可是这种话,岂能公开说出来?若然是让别人听到,只怕性命难保。

可是等回到自己的唐国公府中,李渊坐下来细一寻思,却是越想越觉得史世良说的话有道理。自己这么大的本事,又有四个本事同样不小的儿子,那皇帝之位,凭什么他杨广坐得,我李渊就坐不得?

这么一想,李渊急躁起来,就悄悄叫过来几个亲信,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让他们潜入京师一带,散布谣言。由于李渊做这件事,全凭一时的冲动,也没有严肃认真地论证过,所以他弄出来的谣言,质量是相当的低劣,无非不过是“桃李子,有天下”,又或是“杨氏当灭,李氏当兴”等这一类明显缺乏技术含量的谶语。

不想李渊过于急切,他干的事,全被老婆窦氏看在眼里,当时窦氏就火大了,把李渊叫进卧房,当头一记大脖拐:李渊,你缺心眼啊你!竟然干这种事?

李渊很愤怒,又不敢发火,口中嗫嚅道:人家没干什么嘛……

窦氏呵斥道:你还敢顶嘴,你想坐拥天下,可是你估量过自己的实力吗?你羽翼未丰,兵稀将少,自己用脑子想一想,如果你真的要起事争夺天下,这天下豪杰,会有几个人愿意奉你号令?

李渊鼓着两只眼珠子,看着老婆,好半晌才冒出来一句:我深受天子宠信,再说咱们家跟皇帝家还是亲戚,就算是皇帝知道了……也未必会真的杀了我吧?

窦氏气得脸都白了,一指门外:你这蠢猪……给我滚!

滚就滚,李渊悻悻地出来,就听说朝中出了大事。

什么大事呢?

原来,自打杨广听到了“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言之后,就开始琢磨这事是谁搞的鬼。他先按着人头,把朝中诸官拨拉了一遍,突然间发现了蒲山郡公李密,这个李密长得瞳目如电,身材伟岸,下颌上有一卷巨大的胡须,太平盛世,李密他留这么巨大的胡子干什么?明摆着是要造反。

李密一看这情形,没办法了,赶紧逃跑吧。

正所谓黑狗偷食,白狗当灾。唐国公李渊闲极无聊,散布政治谣言,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均由李密来承担。

5.瓦岗英雄的岁月

却说李密带着他的一大帮江湖黑道朋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逃亡之路。逃到一座小县城,众人疲倦,倒地就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锋利的刀刃紧抵在他们的脖子上,居然被人家一网打尽了。

打尽了也没有关系,这支捉住他们的官兵,纪律非常之好,不打骂俘虏,不搜身,不抄家,所以李密他们带着行囊中鼓鼓的黄金白银,被押送到了高阳。

到了高阳,就见朝廷派来的使者来到,审验俘虏。这时候李密把身上的黄金全都拿出来,问使节:喜不喜欢?

使节愤懑地回答:王八蛋才不喜欢。

李密就笑呵呵地说:你要是真的喜欢,这些金子银子,就归你了。不过呢,这些钱你也不能白拿,等我们被斩首之后,你得帮个小忙,替我们收敛尸身安葬,这个交易,你答应不答应?

使者大喜,与李密击掌:一言为定,谁说话不算数,谁是王八蛋。

生意成交,李密大喜,就拿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使者:拿着,出去买点酒肉,咱哥几个先喝一顿……

使者欢天喜地买来酒肉,大家就在牢房里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划拳:就这样众人一连多日吵吵嚷嚷,醉生梦死,喝得使者五迷三道,颠三倒四。忽一日从酒醉中醒来,朗声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牢房春睡起,狱外日迟迟……不对头啊,怎么这牢房的墙壁上,又多出来一扇门呢?再仔细一瞧,原来是墙壁上被人凿出来一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