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洋的敌人(第8/23页)
杯酒话前尘,万里涛声天际涌。
登临怀故国,八公山色望中收。
这副楹联,纵然最挑剔的文人学士,也不由得摇头再摇头,在心里乱骂:娘的,你一个摸枪杆子的粗人,居然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楹联,让老子咋个混啊。
但一说到蒋方震时,段祺瑞瞬间大变脸,从磊落粗豪的武夫,变成了卑鄙小人。这个历史走向实有其必然因素,让人徒然叹息无可奈何。
段祺瑞被指控:他多次截留保定军校的经费,还故意找蒋方震的麻烦,给蒋方震添堵,搞得蒋方震无法如愿训练军官,激怒之下,拔枪自杀。
蒋方震的伤势好转之后,袁世凯重视他的才干,专门任命他为总统府军事处参议。
这一任命,说明袁世凯确属一心为国、重视人才的。
当然,这道任命仍然需要段祺瑞签字,发委任状。
可你猜猜段祺瑞这厮干了什么?
你绝对猜不到,他竟然迟迟不给蒋方震发委任状。他想干啥?难道还想逼蒋方震再自杀一次吗?
真是太不像话了。
袁世凯发现段祺瑞那厮还在扯后腿,恚怒已极,亲自来写委任状,这一次,老袁也火大了,明文写上委任蒋方震为军事处“头等”参议,而且还在“头等”两个字上,画了两个巨大的圈,意思是让段祺瑞自己看个清楚。
这场冲突,尽管段祺瑞有他自己的理由,但公正的转盘指针,却是指向袁世凯和蒋方震的,段祺瑞明显不是个东西。
这就难怪他和爱着他的许小姐终生也未能走到一起去,走到一起干什么?让许小姐看他天天干这种丢人现眼、嫉贤妒能的事情吗?只怕许小姐迟早也会被他活活气死。
就算是气不死,也难免吃醋而死。段祺瑞这厮,只美貌的小妾就有仨,虽说当年有本事的男人,总爱多娶几个温柔女生,算是帮助女生解决生计问题吧。但由此可以看出,段祺瑞对许小姐,并非那么重情专一。
此事不提也罢。
但人生如戏,角色互替。在扮演好人坏人这个问题上,是有一条客观规律的,这条规律就是:你周围人的人品,与你自己的人品成反比。
简单说来就是:如果你认为演坏人蛮好,就会发现自己不幸跌落于好人堆中,被千夫所指,骂到半死。你发现坏人不好干,那就转行当好人吧,可等你专职扮演了好人,又会发现周围都是坏人,都在琢磨着欺负欺负你这个实心眼的好人。
这条规律,在段祺瑞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明确地说,当他做坏人,偷偷给兵学家蒋方震添乱时,所有人都是好人,都在义愤填膺地斥责他。可当段祺瑞猛打方向盘,驶上好人的光明大道时,却吃惊地发现众人早已经挤入坏人的绿色通道,仍然是合起伙来,持之以恒地修理他。
这里说的就是北洋才子徐树铮之事。
【10.神童出世不读书】
说起徐树铮,于北洋黑压压的将星之中,极是惹眼。
徐树铮,江苏萧县人,祖上世代务农,祖传最有文化含量的活儿,就是背个粪筐出门拾粪。但到了徐树铮他爹徐世道那一辈,却文星突起,徐世道打生下来后,见到带字的纸片就手舞足蹈,长大后一边耕田一边读书,结果入选贡生,从农夫转型为乡村小学教师。
话说徐世道在成为孩子王后,便潜心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全部应用于儿子徐树铮身上。书上说父亲教导他时,不择时间场地,不管拉屎放屁,耍尽花样地引诱儿子读书。有一次他扶儿子骑驴,口称“驴鸣双耳竖”,让儿子立即对出下联,小徐树铮手忙脚乱,脱口冒出一句“狗尿一蹄翘”,让他爹听了后,差点儿没哭出来。
出了这个笑话之后,乡人大奇,皆称其为徐家小神童,七岁能诗。结果惹恼了一个读书老头,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专门来找七岁小朋友徐树铮的麻烦。
老头来了之后,摆开场子挑战,他出上联:推窗望月。看小徐树铮如何对下联。
当时徐树铮出来,对曰:拔山超海。那老头听了此联,惊得面无人色,掉头便走。
七岁童子,一联败老头。徐树铮得胜之后,扬扬自得,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出门去找最牛气的人,无事生非地挑衅一番,这样的人生堪称传奇。于是他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打听到有一个老头,棋艺自诩天下无敌,在他的棋盘上,己方老帅是用钉子钉死在棋盘上的,表示他赢对方,从不需要挪动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