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东方快车谋杀案(第5/8页)
这桩最神秘的无头公案,无人能够侦破,只能指望神探赵秉钧了。
赵秉钧赶到案发现场,在刺客的碎尸中寻来找去,最终发现了一张指甲大小的纸片。
对这张小纸片一研究,赵秉钧得出结论:此纸乃安徽出产,北京用的人不多,只有在……立即出动,包围桐城会馆!
案发十几个小时后,赵秉钧就从桐城会馆捕获了光复会暗杀团的志士汪炘,终于获知舍命炸五大臣之人,正是中国第一志士吴樾。悲壮千秋,舍身赴义,吴樾之名才未曾被湮没。
【07.国民党人爱瞎掰】
现在,有关应夔丞之死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又落到了赵秉钧手上。
可以确信,在整个地球之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比赵秉钧更想破解这桩神秘奇案了。
这是因为,自打一开始,国民党人就一口咬定他赵秉钧是幕后主使人,就因为他解释了几句,说他不是,结果党人大怒,干脆搞了场二次革命。不惜糜烂中国,让大中国陷入战乱之中,就是为了让他赵秉钧背上刺杀宋教仁的黑锅。
而且,这边赵秉钧还没有开始着手破案,国民党人就以他们惯用的瞎掰方式,先行跑来破案。
党人一口咬定:杀死应夔丞的,就是京畿执法处高级侦探王兹圃——实际上说的是王芝圃,王芝圃是个标准的人名,王兹圃压根就不是人的名字。再缺心眼的爹妈,也不会给孩子起这怪名字。而且党人还一口咬定,王芝圃杀应夔丞,是奉了袁世凯的命令。
也不知道这个王芝圃到底是哪儿得罪党人了,他和搭档李桂芳同时奉命保护应夔丞,两人的嫌疑同样重,可党人偏偏不提李桂芳,硬是咬住王芝圃不放,这让老王上哪儿说理去?
党人除了爱瞎掰,还有一个气人的怪毛病——他们瞎掰完了,哪怕事后已经有人修正,他们也拒绝修改,坚持把瞎掰进行到底。以至于现在的史学家拿来当时的史料,若不细查,多半会被党人的瞎掰忽悠了——至今还有许多书,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袁世凯命京畿执法处侦探王兹圃,在火车上刺死了应夔丞。而你如果再查找这个王兹圃,就会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人。存在着的,只有高级侦探王芝圃。
党人在东京瞎掰,再利用自己控制的报纸在国内瞎忽悠。赵秉钧却不能跟党人一般见识,他一看这个案子,就得出了跟党人同样的结论:
王芝圃和李桂芳这两名侦探,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呢?
王芝圃与李桂芳,是奉了政府的命令,贴身保护应夔丞,这种保护是有严格纪律的,即使是最没脑子的人,也知道这两名侦探,任何时候也不能同时离开保护对象的,哪怕是去厕所,至少也要留一个人在应夔丞身边。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人同时离开了应夔丞?
如此说起来,党人的瞎掰也不是一点儿都不贴谱,这不连赵秉钧都在怀疑这两名侦探吗?
不一样!党人是在毫无证据、不作任何调查的情形下,不负责任地咬定是不存在的王兹圃干的,并以这个结论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而不管这个结论有没有问题。
而赵秉钧,他必须要找出事实的真相。如果涉案人真是这两名侦探,他们为什么要杀应夔丞?如果不是他们,那又是谁?
【08.案中再出案中案】
只要找到了疑难点,案子就不难破开。
王芝圃、李桂芳两名高级侦探,他们既然违背纪律,双双离开保护对象应夔丞,那么一定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领导的吩咐!
哪个领导?
吩咐两名高级侦探离开应夔丞的,正是京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手下第一号大将郝占一。郝占一身边还跟着另一名高级侦探王双喜。
事情的究竟,就发生在那辆京津特快列车上。当时负责保护应夔丞的李桂芳、王芝圃始终一左一右坐在应夔丞身边,手揣进兜里,一刻也不敢松开手中的短枪。但正值车行于杨柳青之间,忽然车厢的门被打开,就见外边有个人向他们招手。两人定睛一看,竟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京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手下第一员大将郝占一。
顶头上司突然来到,两人不敢怠慢,急忙跳起来问好。郝占一漫不经心地问:你们俩也在这儿?过来帮我搬下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