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过客匆匆(第3/4页)
安若心跳稍快了一下,目光扫向江浩洋,希望能从他的眼神里解读出统一说辞,以免两人都尴尬。而在这之前,他们俩的目光根本没有交集。
江浩洋看了她一眼,放下筷子,微笑应答:“是啊,同院不同级,专业也不一样。”
“那你多半是不认识你的小师妹了?”
“怎么会不认识?沈师妹当年是系花级别的,全系男生都认识她。”
他的回答引来一片哄笑声,立即有人又说:“可小师妹看起来跟你生分着呢,江处。可能只是你记得人家,人家并不认识你。”大家又笑。
安若也展颜一笑,“江师兄当年是品学兼优、文武双全的校园风云人物,大名如雷贯耳,我当然也认得。”
安若一心盼着快点转移话题,可大家似乎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幸好客人们有中午不可随便饮酒的规定,否则一定要让他们互相敬酒了。酒虽免了,但有人打趣江浩洋要履行师兄职责给师妹夹菜。
安若闻言又看了江浩洋一眼。她本来就挑食,肠胃又弱,平时在食堂就餐都是自选菜品,不像今天直接上套餐,菜品里大半都是她不喜欢的,但守着领导、长辈和一众客人,不能表现得太娇气,也不能看起来太浪费,一直硬着头皮吃,吃得很不舒服,听到这番起哄,越发地胃痛起来。
江浩洋笑笑,指了指安若面前的红烧肉,“沈师妹这个菜一口都没吃,估计是不喜欢。我帮她吃了吧,免得浪费。”
这的确是她从来碰都不碰的东西,难得他还记得。安若从善如流地双手将盘子奉上,“谢谢师兄!”
大家又笑他们俩,连说“是你自己想吃吧”“师妹真贴心”,但谢天谢地这个话题到此总算结束了。
整个下午安若便一直胃痛,除了午饭吃得不消化,还有她的升职后遗症只用了半天就开始显现,原先不属于她的新工作压下来,她之前的工作却没人能马上接手,人事部给她提供的后备人选并不让人满意,而蔡一祥把自己的失意和不满表现得毫不掩饰,一会儿嫌弃丛越越打字的声音太大干扰他的思路,一会儿又嫌弃其他部门的人员讲电话的声音太响,并且在其他人照旧喊她“安若”“沈姐”“安若姐”时第一时间把称呼改成了“沈部长”。
“蔡哥,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称呼就不要改了。”
蔡一祥正色道:“沈部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乱了成何体统!您也别惯着小孩子们没规没矩的,省得别人看咱部门的笑话。还有,以后啊,您喊我‘小蔡’就行了。”
他的声音那么大,整个办公大厅都听得到。安若也只能笑笑,由他去,顺便用眼神制止住几个年轻人正在猛翻的白眼。
傍晚,这个漫长的恼人的星期一终于结束了。程少臣来电说晚上有应酬,安若也索性在外面吃了饭,又逛街买了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回到家时屋内仍然黑着灯。程少臣向来回家比她晚,无论她加班、有应酬还是有交际,总之,十之八九都要比她晚回家就是了。
她在黑暗里坐了一会儿,有几分怔忡。
其实她并不是很想念江浩洋,与他分手这件事,曾经惋惜过,但从未后悔。人总要向前走,不可自寻烦恼,这道理她一直都明白。只是,人并不能控制自己在回想往事时,那些止不住的怅然若失。
心里失落时,不免想起一些往事来。
初中时那个在她铅笔盒里放菜青虫,上课时用剪刀偷剪她头发的同桌坏小子,很多年后乘了十几小时的火车跑到她的大学校园对她说:“沈安若,我一直喜欢你,从第一眼见到你就喜欢。”
高中毕业时,有个男生送了她写满整整一本日记本的情书。然而在七年后的同学会上,他直到聚会结束都没记起她的名字,或是刻意为之也说不定。
大学一年级时她暗恋过一位师兄,天天在篮球场外看他打球的英姿,其实她连篮球规则都不懂;每天都要走过他偶尔会经过的那条小路,其实这要绕很远的路;去加入他任社长的社团,其实她对台球毫无兴致……
那时小心隐藏着小小情绪,在心中自悲自喜,其实只有一个单纯又傻气的念头——未来有一天若能重逢,一定要对他说:“曾经有一个人暗恋你……那个人就是我。”然后坦然一笑,将朦胧初恋真正地完美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