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一代的战争(第13/14页)

这檄文的意思是:康熙现在是赢得起,输不起。他赢了一辈子,不差再赢一仗两仗。但如果输上一仗……万一这仗恰好输在老康熙咽气的节骨眼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见到这份檄文,噶尔弼犹豫了起来,就和岳钟琪商量说:你看这事……咱们要不停止前进?

岳钟琪说:不可以。我军只带了两个月的粮草,现在行军已经四十多天了,如果再等另两路人马,等到粮食吃尽,这场仗不用打,咱们就算是彻底输了。到时候老皇上的脸上,岂不是更没光彩?依我之见,莫不如长驱直入,沿途收罗降兵,不过十日之内,就可进入拉萨。届时大获全胜,岂不是更好?

可是……噶尔弼犹豫道,要不咱们召集领导干部开会,集体讨论,再做决定?

岳钟琪火了!这还讨论什么?你看我只带本部人马3000人,给你摆平了这个大策零顿多布。

17.尘埃落定

于是岳钟琪单只用了皮船渡河,长驱而入,途中但遇土司,就好言安慰,宣传民族政策,赢得了当地僧俗广泛的爱戴。许多藏族青年纷纷跑来,要求参军,岳钟琪大喜,就从中挑选了三千名藏族青年,让他们去截击大策零顿多布的饷道。而他自己,则统率本部人马,一路顺风地进了拉萨。

未到圣域,早见城中百姓僧俗载歌载舞地迎将出来:珍珠玛米呀呼嘿,嘿呀呼嘿,雪山出了红太阳,翻身农奴得解放……这时候城里还有一部分大策零顿多布的士兵,见到这阵势,早已是逃之夭夭。

进城之后,先召开佛代会。当场将五名勾结大策零顿多布、破坏民族团结的喇嘛僧拿下砍了,另有九十多名立场不坚定的,关进学习班里学习反省。

大策零顿多布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索性翻山越岭,不走平常路,绕道回家了。回去之后恰逢俄罗斯南下“考察”,大策零顿多布大怒,当场把俄国佬打得抱头鼠窜,总算是出了这口窝囊气。

康熙接获战报,喜不自胜,问道:是谁呀,是谁把活干得这么漂亮?

内侍报告说:是四川都统噶尔弼的副将岳钟琪。

康熙说:瞎说!岳钟琪怎么是副将,看这仗打得,再调教调教,都快赶上朕了。他明明是四川提督嘛。

于是岳钟琪升任四川提督。

于是康熙咬文嚼字,花费时间给自己写了篇赞美诗,命人勒石于大昭寺中,是为平藏碑。

心花怒放之余,他又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儿子们又闹了起来。

这一次开闹的,是十四阿哥胤禵。

而且,还是康熙自己给他提供的机会。

18.背后的眼睛

话说康熙的诸多儿子之中,最孚人望的,就是八阿哥胤禩。

这孩子委实苦命,他是康熙有一次闲极无聊,突然按倒看守府库的老大娘一通乱来,结果就生下了这么个孩子。这在康熙来说是件丢人现眼的事儿,不希望别人知道,所以他把这个孩子交给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

也就是说,八阿哥胤禩,是和大阿哥胤禔一起长大的。

但是这哥俩儿,性格却是完全不同。

大阿哥的脑子比较原始,相信巫术,不相信科学。结果因为雇请喇嘛僧汉巴格隆,用邪术修理太子二阿哥,从此弄得身败名裂。

八阿哥为人却是比较的精细,他最擅长化敌为友,让哥哥弟弟们放弃争夺太子的错误思想,都团结到他的身边:甘心为他效命的大臣,更是在所多有。所以康熙的晚年,主要是和这个孩子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斗争的结果,是康熙正式宣布与他脱离父子关系——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绝就绝吧,你当谁稀罕啊!

八阿哥胤禩在心里恨恨地说。

这个皇帝,眼下是没有指望了,但还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能够给这个死老头子添添堵呢?

胤禩很快就发现了他的机会。

他发现,康熙现在似乎对十四阿哥胤禵高看一眼。你看看老头有多么的重视他,这一次大策零顿多布闹事,康熙居然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三十万进剿大策零顿多布。明摆着,这是康熙老头在历练十四阿哥,为他积累资历和威望,以便继承皇位。

那好,大家以后就干脆团结在十四阿哥周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