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刀小试走仕途(第14/21页)

炉鼎!

炉鼎?不就是说的炼丹用的小火炉吗?

非也非也,道家之炉鼎,按《云笈七签》中的解释: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服气之道,后合炉火大丹,服之得道……看不懂是不是?看不懂没关系,这是内丹学家的基础理论,这种理论将炉鼎分为四等;最下等者,身为玉炉,心为金鼎,以炉火烹煎之象,形象修炼金丹之法。中等是以乾坤为鼎器,上等则是以天地为鼎炉,在上等之上还有最上等,是以太极为炉。

重复一遍,道家载之于册的所谓鼎炉,计有四等:上上等是以太极为炉鼎;上等是以天地为炉鼎;中等是以乾坤为炉鼎;下等是以身心为炉鼎。

好好看看这四个分类,有没有什么问题?

好像缺少了一个吧?既然有上上等,那么就应该有个下下等,要不然的话这个分类就不科学,不完善,不完整,不严密,不系统,不规范,不全面……那么,到底有没有个下下等呢?

还真有!

现在宪宗皇帝问起的,就是了。

瞧这皇帝什么水平,放着上上等不问,非要问下下等。事实上,这个下下等的炉鼎,长期以来被研究学者认为是茅山派的拿手绝技。现在我们知道,道家里有龙虎山张天师一派,这个派别是东汉年间的一名公务员张道陵辞职下海创建的门派,此一门派是张家子孙世代承袭的,除非是张道陵的后人,别人是绝不允许染指的。

你创了个门派却不允许别人染指,这让别人怎么办?

只能是自创门派了。

就在公元252年,正是三国的晚期,这一年东吴孙权死了,随着孙权之死,一个女孩子哇哇降生了,这个女孩子长到了二十四岁出嫁,但为了创立一个新的道教门派,她毅然决然地和丈夫分居了,开创了以捉妖拿怪为主营业务的茅山派。从此她成为了茅山的祖师爷,史称魏华存夫人。

前面我们说过,那位曾拒朱熹于门外的异人白玉蟾,惨遭龙虎山张天师门派拒绝之后,成为了茅山派的独立运动领袖。而历史上,自打茅山派创立以来,其门下弟子们,就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其他道家派系作斗争,斗争的一项就是道家的房中术。

房中术,就是道家丹炉中下下等的分类了。这个分类让人出奇地郁闷,是以女性的身体为炉鼎,又称美女炉鼎。

有关美女炉鼎的分类,道家已经不厌其烦地辟谣无数次,但却没有丝毫的效果。

这不,宪宗皇帝张嘴就问炉鼎,而李孜省与他心意相通,马上知道他要的就是个春药,这些烂事让白胡子的道家真是情何以堪啊。

仙子爱上凡人

李孜省来见宪宗皇帝,一门心思琢磨着替宪宗把病治好,那他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宪宗皇帝竟然见面就朝他要春药。

为什么他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因为,这时候的宪宗虽然四十岁刚到,却已经十分衰老,牙齿掉光,说话漏风,白发苍苍,行将就木。谁能想到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竟然满脑子琢磨这些事?

可是话说回来,正因为宪宗皇帝行将就木,所以他才有一种急迫感,才比年轻人更需要性刺激。李孜省没想到这一点,只能说他不懂得人性。

现在他懂了,却陷入了惊恐之中。

倘若一枚药丸下去,搞得宪宗亢奋过度,突然咽了气,那他李孜省岂不得被灭门抄家?

不要说李孜省没有春药,就算是有,也不敢给宪宗用啊。

可你既然是个仙人,却不给宪宗皇帝春药吃,恐怕宪宗现在就会发火,吩咐武士将你拖出斩之。

找了个借口退出宫,李孜省急得团团转,给宪宗皇帝春药吃不妥当,不给也不妥当,这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局,如何处之呢?

想来想去,就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逃就一个字!

李孜省悄悄地收起这些日子赚来的银子,卷成一个小包裹,不敢走大门,悄悄地打开窗子,把头往外一伸,就听“砰”的一声,痛得他惨叫一声,急忙缩头回来,拿手一摸疼痛处,分明是肿起来一个大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