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圣人家世不寻常(第6/14页)

玩儿了几天,刘伯温拿出来一把宝剑,送给孙炎,说:小孙啊,你远道而来,我这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你是从军之人啊,幸好我有一柄家传宝剑,就送给你吧,说不定你能用得上。

见到宝剑,孙炎眉毛一挑,计上心来。

当天夜里,孙炎不辞而别,宝剑却没带,而是挂在刘伯温的门口,还附了一首诗。大意如下:自古宝剑赠英雄,美女到处找老公。请你三次还不来,你比诸葛还孔明。你的宝剑不敢拿,因为拿了也没用。这次登门只吟诗,下次就取你老命……原文是: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

话说开了,脸皮也撕破了,去了就活命,不出山就宰了你,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看了这封信,刘伯温当时就哭了,说:王纲这个乌鸦嘴,都让你说着了。眼下这个朱元璋,端的不好惹,要不你就得给他当马仔,要不他就把你宰……这事可如何是好呢?

与其被人宰,不如做马仔。

刘伯温一咬牙一跺脚,我认命了还不行吗,那就去吧。

于是刘伯温投奔朱元璋,从此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绞尽脑汁。朱元璋剪除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终于到了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城宣布:大明帝国,建立了!

在刘伯温等智囊的协助之下,大下巴朱元璋,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明帝国开国皇帝。

但是帝国犹在草创初期,四面八方,潜伏的阶级敌人特别多,武将们都在东征西讨,文官也得上前线搞军粮作宣传,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在举拳宣誓之后就被派到了战场之上,从此一去不回,空余马鸣风萧萧,寒沙覆红草。年幼的大明帝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到了洪武四年,人才危机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到了必须解决不可的程度。于是朱元璋升殿,发布招贤令。朝中众官,不论职务大小,每人都分配有指标,必须引荐几个德才兼备的隐士来朝中为官。尤其是刘伯温,他是大名士,结交的尽皆山野高人,推荐几个,应该不在话下。

可既然是山野高人,那肯定都是洞察了世情人心,知道权力这玩意儿是天底下最最恐怖的东西,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只为一口草料,出来挨刀的。所以刘伯温面临着完不成指标的困境。

可再难也得完成,朱元璋那厮,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让你推荐人才你不推荐,铁定有你的好看。

于是刘伯温苦苦琢磨,咋整呢?这可咋整呢……忽然之间他想起一个人来:

五泄山隐士王纲。

算计时日,自打刘伯温给朱元璋做马仔以来,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王纲如果还活着,他也是个七十岁的糟老头子。按理来说,五泄山上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王纲很难活到这个岁数……

说不定,王纲已经死了。

那就推荐他了!

刘伯温终于作出了决定。

海盗,又见海盗

饶是刘伯温千算万算,还是错失了一招。

那年逾古稀的五泄山隐士王纲,居然还活着。

活着倒还罢了,最离奇的是,王纲虽然已经七十残年,形貌却仍然没有丝毫的变化,乌黑的头发,白嫩的皮肤,明亮的眼睛,仍然是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模样。如果不是刘伯温与他有五十年的交情,绝不会相信有这怪事。

不光是刘伯温自己看得傻眼,朱元璋也不信这个小伙子七十岁了,认为是刘伯温搞怪瞎掰,也不理会,简单地和王纲聊了几句,朱元璋顿时变了脸:好你个刘伯温啊,你知道有如此大才之人,竟然不早早向朕推荐,你你你……真是太不像话了!

传旨,任命王纲为兵部侍郎。

朱元璋说:我们要实现干部的年轻化。

于是七十岁的糟“小伙”王纲,就苦着脸去兵部报到。到了地方,众官员大喜,曰:王纲,你来得真是太好了,兵部里挤满了老头,出外勤的活儿啊,总是找不出来人手。你最年轻,恰好这里有个去广东催粮的差事,就辛苦你跑一趟吧。年轻人,不要苦着脸,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老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你就别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