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北伐预谋国政,丞相府安排人事(第5/5页)
刘禅心底一片悲凉,他到底不如父亲,雄才大略也罢,收纳人心也罢,宽忍心机也罢,无一可比。父亲是巍巍泰山,他是一抔不起眼的黄土,世人敬仰父亲的英雄气度,鄙薄他的百无一用。
他看见诸葛亮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拜下去,他张张口,熟悉的称呼却怎么也喊不出来。他机械地抬起手,像提线木偶似的做着程式化的动作,示意诸葛亮平身,请诸葛亮落座,然后他呆呆地看着那张被焦虑和疲倦揉皱的脸,是不再年轻的脸。
“相父……”他嘶哑着嗓门艰难地喊道,这一声呼唤像把他丢失的魂叫了回来,他猛然跳起来,手里的金球摔了出去,他像鸟儿归巢似的扑向诸葛亮。
“董允,董允……”他哽咽着,“我没想让他死……”
哭泣的皇帝让诸葛亮油然生出父亲般的温情,他柔声安慰道:“陛下仁厚圣君,怎会轻断臣僚生死,董休昭刚烈过度,这件事上,他做过了。”
刘禅泪眼婆娑地看着诸葛亮:“这么说,我没做错?”
诸葛亮细心地酝酿着字眼儿,很慢地说:“董允为微忿而逼惊君父,是为臣不谨,然陛下有失言之微过。董允执拗之人,不思三谏不从而退之的为臣之道,故有胁君之举。然考其行轨,出于忠心,行虽不合臣道,心可为悯。”
刘禅听出来了,这是君臣俱失的说辞,只是诸葛亮说得很委婉,他失着神,喃喃道:“那,怎么办?”
诸葛亮含笑:“陛下实已做得很好了,董允撞犯宫门,陛下即令太医送他医治,君父之恩已施,陛下之仁已昭,臣下获知,皆称陛下宽厚。”
诸葛亮的话让刘禅的心里畅快多了,脸上的神情轻松起来。
“董允虽有逼君之嫌,但其忠心可嘉,陛下或者可示以优渥。”诸葛亮先批驳了董允的颟顸,却到底要为他说好话。
刘禅迷惘:“他顶撞我,我还要褒奖他?”
诸葛亮耐心地说:“董允之行虽不可取,但其心可赞,陛下若宽以优渥。如此,既昭示陛下仁德,又可收忠臣之心。董允他日必不会再有此贸举,还会感激圣恩,报效以死。”
刘禅沉吟着,他其实并不想泄愤严惩董允,那戆直汉子的陡然一撞,把他心里的怨恨惊得魂飞魄散。他很怕董允因此命丧黄泉,博了刚烈忠臣的美名,却把桀纣的昏聩骂名泼在他身上。他素日里虽胡闹嬉耍,但每个帝王所向往的英明美誉仍然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慕。
“那,董允毕竟冲撞朕躬,难道不能处罚?”
诸葛亮寻思道:“董允逼惊君父,臣以为罚俸一年,遣家不问事两月,陛下以为如何?”
刘禅不争了:“就依相父所言。”
心情明亮了,因为董允的忽然一撞而被迫消亡的玩乐心又蓬勃起来,脑子里跳出无数新鲜花样来,他小心地雀跃着,却尽量让自己收敛住轻浮的喜悦。
诸葛亮打量着破涕为笑的年轻皇帝,却暗自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