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盟江东内外安稳,把握时机亲征南中(第5/5页)

诸葛亮一叹:“这么说,文仪这番赞同了?”

王连颤颤地:“实话相告,我前番劝阻,虽有忧心南中不毛、不宜轻往之意,也是以为朝廷财力薄弱,不足养决战之兵,”他微微地喘了口气,“如今,盐铁府和锦官司年年利入,国库充盈,故而以为可行。”

诸葛亮感慨:“文仪为国家生财,诚为远虑,数年来,朝廷幸有文仪,不然,一国坐吃山空,何以立足?”

“丞相省着点用,国库之财来之不易。”王连认真地提醒着。

诸葛亮粲然一笑:“多谢文仪提醒。”

王连自嘲地笑了一声:“我知道外边叫我剥皮王,说我刻薄无情,是刮财能手。唉,当年刘子初理财,不出府门而国库充盈,我不如他,只得以掊克悭吝为本。但我敢以性命相保,每一个子儿都取之有法,更没有一个子儿进自己的腰包!”

诸葛亮真诚地道:“文仪的耿介和难处亮都知道,自文仪衔领盐铁府,为充实国库历尽思虑,而今得以钱粮足用,也属不易。”

王连坦然一笑:“世人说我剥皮,我如今病入膏肓,欲剥皮敛财也不能了,”他说得伤感,本欲落泪,又觉得软弱,倔强地仰起了头,迅速地让自己变得冷静,仿佛经受风霜催抑的岩石,“丞相亲来省病,想是因我重病不能理事,欲问代者乎?”

“文仪可有良才举荐?”诸葛亮用心地请教道。

王连思索着:“长史一职可择向朗,只是他心怀慈悯,恐会因善误公,但其机理干练确实难得。其实长史之职所符人才甚多,杨洪、张裔、蒋琬等皆具良干,请丞相参酌之,最要紧的是盐铁校尉,择人不当,恐为国家贻害。”

诸葛亮深以为是:“文仪以为何人能当?”

王连微一蹙眉:“论理财,诸臣中唯岑述最佳,但我担心他严谨不足,纵算有心向公,恐为叵测小人利用。丞相若用他,需择持重谨密长者为僚属。”

“别人呢?”

王连摇摇头:“盐铁校尉择一人足矣,多则会生争利心。”他往外挪了一些儿,叮咛道,“盐铁锦官诸公府乃国家命门,财利所生,易染白素,望丞相慎之。”

诸葛亮颔首:“文仪之虑,亮记下了。”

王连向后一靠,目光幽幽的:“说句小人话,千万别让张君嗣碰钱,他这个人,处置政务是一把好手,我也不得不佩服,理财一定贪墨。”

诸葛亮笑了:“文仪所言皆出公心,亮定当深思。”

他因见王连疲倦,便生了去意:“你好生歇着吧,把操心事放一放,我得了闲再来看你。”

“丞相,”王连在诸葛亮出门时喊了一声,他扶着枕头往外挪着身体,瘦巴巴的脸上闪着青黑的光,“省着点用钱,别糟蹋了。”

诸葛亮又想笑又觉得感动,沉甸甸地说道:“好。”他最后看了王连一眼,没有点灯的房间沉入浓浓的墨黑里,王连枯瘦的脸是被墨湮住的黯光,仿佛掉在罐子底的一枚铜钱,却极干净,没有沾染尘世纷乱复杂的各色尘埃。

真遗憾,再去哪里找到这样一枚干净的铜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