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暗访故地诛祸害,借豪强之血收百姓之心(第5/10页)
悲悯苍生的怆然让诸葛亮生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郑重地说:“李大哥,有句话我想说,不知你信不信得我?”
“你说,我信得过!”李老由很真诚。
“好!”诸葛亮微微点头,“李大哥,你若信得我,便约上乡里含冤的农户,去官府告状!”
李老由一惊,慌忙摇手:“告状?不行不行,官府哪里肯受理,没的让主家嫉恨!”
诸葛亮温声鼓励道:“李大哥,你不要怕,你自去官府告状,你相信我,我向你保证,这次官府不仅会受理你的讼状,还能严办!”
李老由将信将疑,他打量着诸葛亮,那清峻的脸上微绽的笑意里,含着一分肯定,一分鼓励,一分诚挚,一分执著,还有许多他不明白,但却令他震撼的力量,仿佛劈开阴霾的闪电,一瞬间照亮了整个天空。
“葛大哥,你为什么说官府会受理我们的讼状?”李大生插话问道。
诸葛亮意味深长地一笑:“因为,我就是你们口里说的荆州客!”他凝望着父子俩,如炬目光犹如北辰的璀璨光华,一霎间,让世上的所有光彩都失去了颜色。
※※※
锣鼓咚咚地敲得满耳震动,不高的土台上,一面铜鼓嵌在台沿,支架仿佛螃蟹的脚,深深地插入了夯实的土里。清晨雾霾沉沉,湿润的水汽笼罩在台子周围,纱布般遮挡得那晨曦犹如朦朦胧胧的水中影子。
这里是西乡的集事台,凡是乡里三老宣示官府公文,或者乡民争讼需三老裁决和乡民表决,诸如此类的乡里大事都在此进行。今日早起听见锣响,乡民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赶着跑来,却看见台上站着四个人,敲鼓的居然是李家的瘸腿儿子李大生。
众人都是惊疑,既不见三老出面宣呈官府公文,也不见有争讼言词布讲,却是李家父子在台上。再看另外两个陌生人,一人白衣羽扇,俊朗如满月的一张脸,另一人眉目清秀,看见人潮涌来,一双双眼睛打量自己,难为情地扭过了头。
“李大生,你敲鼓作甚?”底下有人大声问道。
李大生抡胳膊重重敲打,吼道:“告状!”
“告啥子状?”
“告主家的状!”
人群轰地发出一声惊呼,有人摇头,有人叹息,这李家父子定是疯了,好端端的又去告什么状,即便告状,又在这里敲鼓召集乡民作甚?莫不是想让全乡人见识他们的不怕死?
李老由见乡民大部已到,底下人头攒动,挥手让儿子停下敲锣,他在台上一拱手:“各位父老乡亲,我有一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今天定要说出来,希望大家伙能听上一听!”
他清了清嗓子,更清亮地说:“我们西乡同为郫县刘老爷的佃农,多少年为他种地劳作,不曾告过罪,怨过苦,可主家却屡屡欺辱,不是加田赋,就是辱农户,逼得多少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略一停,声音哽咽地说,“大家伙都知道,我家遭的罪,细妹,他娘……都没了……”
他强忍着拭掉眼泪:“这冤仇不能不报,所以,我已决定去郫县告状。底下有冤的父老兄弟,如果信得过我,便随我同去,定要申冤雪恨!”
“李老由,你疯了不成,敢和主家作对!”有人高呼道。
李老由挺起了胸膛:“我不是疯,我晓得我在做啥子,因为我不怕,你们也不要怕!”他指着诸葛亮,虔敬地说,“这位先生,你们该认得吧,他能帮咱们告状!”
无数的目光从不同的地方汇聚而来,不约而同地落在诸葛亮身上,这个文质彬彬,风雅如竹的先生能帮泥腿子告状?他有什么通天本领,居然敢和豪门望族对抗,莫非是逗泥腿子玩笑?
“这个是谁,难道是昔年住你们家的那个远道客人?”底下有记性好的率先喊了出来。
李老由提声道:“正是他,先生远来益州,要帮咱们告状呢!”
“他凭什么帮我们,我们为何信他?”
“主家是能得罪的么,李老由你逗大家伙玩呢!”
怀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有几个人甚至想抬腿离开。诸葛亮正要说话,底下一人厉声喝道:“李老由,你好大胆子,敢敲鼓聚民,煽动百姓告状!”
那人一面怒斥一面登上土台,原来是乡里三老,他挑了目光睃了一眼诸葛亮:“还有你,你是谁,竟敢挑唆事端,想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