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兵败当阳,诸葛亮死里逃生(第5/8页)

他终于放开了手,眼前已是一片晕黑,坐在地上喘了几口气,仿佛从地狱门口转了一圈回来。他狠命地支撑起自己被疼痛击倒的意志力,努力抹开遮挡视线的黑影,他猛地看见那柄白羽扇躺在脚边,仿佛可怜兮兮的一张脸,他忽然笑了一声,在这性命攸关的危难之际,竟不忘记拿走一把扇子。

他捡起了羽扇,吹了吹,只吹掉些许灰尘,却吹不走羽毛上浸染的血。扇面上的八卦星宿图已经模糊了,曾经纤细的线条漫出了漶染的血痕,仿佛被拉出的交错伤口,抹也抹不平。

他凝视着扇子,想起他的妻子,那么深的疼从心底泛上来,张狂肆虐起来,在他的眼眸深处催发出酸涩的感觉。

早知道,当初无论有多忙碌也该送她离开,只因为一时的心存侥幸,竟酿成今日的大祸,此刻自己尚且不知身往何处,更寻不得她的踪影。她会在哪儿呢,会平安么,几万百姓在曹军虎豹骑的铁蹄下无处逃生,一个身怀六甲的弱女子又能逃到哪里去。

他不敢想了,身上打着寒战,他恶狠狠地把自己的软弱咬碎,脑子里扫去一切干扰心智的担忧,专注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几个脸上挂着花的士兵冲了过来:“军师!”

“找到主公了么?”诸葛亮每说一个字便觉得耗尽了力气。

士兵喘息道:“适才我们遇着几个百姓,他们说看见主公奔往当阳桥去了。”

诸葛亮一下子站了起来:“走,立即赶往当阳桥!”

士兵们因见他受伤,便要过来扶他,诸葛亮推开了他们,他摇摇头:“不用,我走得动!”他撑起一口倔强的力气,捏紧了扇柄,冲在了最前面。

这一路上少见虎豹骑,多的是逃难的百姓,有的尚能走动,有的却倒在路中央奄奄一息,还有的已死去多时,只睁着窟窿似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瞪着苍天。

诸葛亮叹息连连,却也无可奈何,他此刻满怀的心思便是找到刘备,倘若寻不得刘备,纵算他绝顶聪明,也不知前途何在,人生何往。

脚底忽地一绊,这拦阻的力量扯得他险些摔倒,他抬了抬腿,却仍是被那力量死死扣住,他又惊又急地低头一瞧,竟是呆住了。

扯住他的竟是一个孩子,正慢慢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面在尸骸上匍匐,一面用一只手死死地抓住诸葛亮的衣服下摆。

“别拉着!”随从士兵喝道,几个人便要去掰开孩子的手。

诸葛亮对他们摆摆手,他轻轻提了一下衣裳,那孩子却像是溺水时抓住活命的浮木,另一只手也牵住了诸葛亮的衣角,一双血肉绽开的手用尽力气攥着诸葛亮,仿佛在攀折灰烬中残存的希望火焰。

“救、救命……”孩子苦巴巴地说。

诸葛亮怔怔地停住了,说不出到底是为什么,他像是被某种深埋的情绪触动了。

孩子睁着流泪的双眼,一动不动地看着诸葛亮,张着嘴翕动着。

出现在他泪眼里的是个白衣羽扇的先生,先生的白衣染了泥,皱皱的,还有一溜溜的血痕,先生沉静的脸上有很深的倦容,散发半弯在额头。可先生的目光很柔和,像早晨的阳光,温暖而动人。

“我、我娘死了,姐姐死了,弟弟死了,他们都死了……你能救救我么……”孩子呜咽着说,他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冒出这些话,只是忽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诸葛亮犹豫了,救下一个孤弱孩子不是不可以,可他此刻本也是亡命出奔,若是再带上一个累赘,倘若有紧急危难出现,又该如何安置他?可不救,良心却迈不过那残忍的槛。

有马蹄声滚滚扑来!

诸葛亮惊骇,在此困境遭遇虎豹骑,身边只有二十来个疲倦之兵,他一介书生,如何能抵挡杀气腾腾的虎狼之师,莫非今日当真要命丧于此?

那马蹄声越来越近,已经来不及躲避了,诸葛亮只觉得一股劲风扑面而来,冲得他连退几步。

“孔明!”一个半带嘶哑半带激动的声音从马背上飞下来,一个人影不等马收蹄,仿佛捕着了猎物的苍鹰,风一般扑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大惊,忽而又是大喜:“主公!”

刘备几乎要哭了,他握住诸葛亮的手,左看一眼,右看一眼,以为是梦,还给了自己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