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仗义出手,徐庶雪夜救刘备(第8/9页)

徐庶沉默一会儿,铿然道:“善!”

刘备大喜,一迭声叫好,连忙招呼关张和赵云过来见新朋友。

徐庶与他们一一见过礼,侧头望见秀娘,他慢慢走过去,轻声道:“秀娘,我要走了,你暂不要卖酒了,去隔壁杨阿婆家过年吧,若是有难处,便来新野寻我。”

秀娘什么话都没有说,她紧紧地握着那柄匕首,轻轻地点了点头。

雪洋洋洒洒没有尽头,仿佛最深长的想念,在时间流逝中不停留地坠落。

※※※

一束晨光从云雾背后穿透,暖风徐徐而起,吹醒了冰封一冬的花树。树梢上结出了嫩绿的新芽,藏在冰雪覆盖下的花抖干身上的雪水,冒出了一个又一个花蕾。

又一个隆中的春天到来了!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涉彼南亩,执我耒耜。开我田畴,同我妇子。有雨霏霏,去尘荡涤。延我嘉宾,同贺农喜。”

婉转歌声洒满山坡,仿佛暖暖春雨滴滴落下,起了早的农夫赶了耕牛下田,听见遍野放歌,也忍不住伫足一听。

吟歌之人且行且唱,手中挥舞着一根春草,草叶飘飞,随着节拍上下起伏,身后两人逶迤相随,听着歌曲动听,不免也相视而笑。

三人行到一段虹桥上,桥下冰澌溶泄,水流一路欢畅,树影倒映水中,随水流转,犹如善舞长袖。

“这一个诸葛亮是真诸葛亮,还是影子诸葛亮?我与他,哪一个才是真的?”诸葛亮瞧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若有所思地道。

黄月英一笑:“庄周梦蝶,梦邪,非邪?君也欲做庄子否?”

诸葛亮对妻子破颜一笑,唏嘘道:“能似庄子般逍遥无为,天不拘,地不管,背负青天,莫可御摄,乃人生至乐。只可惜,诸葛亮这一生怕是做不了庄子了!”

“终于到家了!”诸葛均兴奋地喊了一声,急急扑向门口。

草庐柴扉上的积雪已化,残余的水珠在阳光中熠熠闪光,诸葛均掏出钥匙,插入挂在柴扉上的铜锁眼里,“咔”的一声推开门。

“咦?这是什么?”诸葛钧忽地疑问,那柴扉旁的木栅栏上吊着一管竹筒,竹筒系了一根红绳,似挂的时间有些长,红绳曾被雪水浸湿,硬邦邦的败了颜色。

“什么?”诸葛亮快步走来,取下竹筒,竹筒封了口,盖子上沾满了雪水,拧得很紧,显是从没打开过。乡间民风淳朴,路不拾遗,见着人家门口有了新物,若不得允许,不会有人随意翻动。

诸葛亮满心疑惑,一边慢慢踱进草庐,一边用力拧开竹筒,从筒中取出一方叠得齐整的手巾,他展开手巾,那巾上写了墨字,因有水自缝隙渗透,让字有些漫漶。

“是谁写的?”诸葛均好奇地问。

诸葛亮轻轻道:“是元直。”

“徐大哥干吗挂封信在门口?”诸葛均挠挠脑袋。

诸葛亮不知该怎么跟弟弟解释,只好说道:“他找哥哥有事,我们去了江东,只好留书一封!”

诸葛均“哦”了一声,他知道二哥和徐庶是挚交好友,这个徐大哥秉性豪迈直爽,满肚子坏主意,最爱拖着二哥去恶作剧,至于门边留信一类的事太符合他一贯的作风了,诸葛均于是不问了,因两个多月没有回隆中,心中备加念家,急跑着冲进了屋。

诸葛亮步子放缓,眉目微微一蹙,待走入屋里,还陷入沉沉思索中。

“孔明!”黄月英呼他,“一路风尘,褪去外衣吧!”

他哑然失笑:“想事出神了!”

黄月英为他换了衣服,见他兀自捏着那手巾发呆:“有什么难解之事么?”

诸葛亮缓缓坐于窗前,手巾轻放案上:“元直去做良媒了!”

“良媒?”黄月英莫名。

“阿丑啊。”诸葛亮轻轻呼唤妻子的乳名,他转头凝视着她,目光中陡地含了许多深溺的情绪。

黄月英行至他身边,在他面前坐下,问:“你有什么心事吗?”

诸葛亮对她柔软地一笑,举目眺望虹桥下那缠绵溪流,叹声道:“或许,我们要离开隆中了!”

黄月英甚是讶异,但她没有慌张地追问,慢慢地,她像是明白发生了什么,低声道:“你已经决定出山了么?”

诸葛亮抚上她的肩:“你到底是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