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下罪己诏权臣代笔读废帝诗圣上伤怀(第4/6页)
“停!”朱翊钧忽然叫了一声。
张鲸收了口,朱翊钧盯着问他:“张先生说天象有变,可有根据?”
张鲸答:“钦天监几天前上了一道条陈,言过此事。”
“怎么讲的?”
“说是天上出现了彗星,尾巴扫着了紫微星座,这种星象是有内侍欺蒙万岁爷。”
“胡说八道!”朱翊钧愤愤地骂了一句,忽然感到失言,又改道,“张先生说的是,咱们这个内廷,是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冯公公不是已经大扫除了么!”
“大概张先生还嫌扫得不干净。”
张鲸随话搭话,朱翊钧眼皮子一动,他听出张鲸话中有话,但他虑着张鲸是冯保的亲信,不敢贸然探问,只是朝他挥了挥手,言道:
“继续念吧。”
张鲸清了清喉咙,又一板一眼念将下去:
臣又闻汉臣诸葛亮云:“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臣等待罪辅弼,宫中之事,皆宜与闻。此后不敢以外臣自限,凡皇上起居与官壶内事,但有所闻,即竭忠敷奏;若左右近习有奸佞不忠者,亦不避嫌怨,必举祖宗之法,奏请处治。
皇上宜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
以资治理。
张鲸念完,却不见朱翊钧有任何反响。原来这位皇上的思想早就开了岔,他在想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句话。按洪武皇帝订下的规矩,内廷的太监与外廷的官员是不能互相交接的。此举是为了保持朝廷的政体清肃,既不让太监干政,亦不让外廷官员干预皇室私事。有违例者,轻者贬黜,重者剥皮。如今,张居正在这份奏疏中,居然提出宫府一体的话,而且申明“此后不敢以外臣自限”。若准了这奏疏,就等于是往自己身上多加了一道制箍,想想后果,朱翊钧不寒而栗。他抬起头来,才发现张鲸早就收了折子,便心不在焉地问道:
“念完了?”
“念完了。”张鲸答。
“待会儿,把张先生这道奏疏送往慈宁慈庆两宫,让两位圣母过目。”
“奴才遵旨。”张鲸停了一下,又试探着问,“万岁爷,如果太后娘娘问奴才,万岁爷是个啥态度,奴才该如何回答?”
“还是那四个字,依奏允行。”朱翊钧烦躁地回答。
“奴才明白了。”
张鲸收拾好折匣,正要告辞前往慈宁宫,朱翊钧仿佛记起了什么,又把他喊住,问道:
“朕让你查的东西,查到了吗?”
“可是建文帝的那首诗?”张鲸问。
“是的。”
“奴才查到了。见万岁爷没问,奴才不敢主动拿出来。”
张鲸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折叠起来的洒金笺纸,恭恭敬敬递到朱翊钧的手上。
朱翊钧抖开一看,一笔圆润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抄了两首七律:
风尘一夕忽南侵,
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
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
山漏无声水自沉。
遥望禁城今夜月,
六宫尤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黄屋寄围瓢。
南来嶂岭千层迥,
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
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
惟有群乌早晚朝。
朱翊钧默看一遍,又吟诵一遍,看得出他神有所伤。沉思有时,他忽然从案几的镇纸下拿出一张笺纸递给张鲸,言道:
“你看看,朕这里也有一首。”
张鲸慌忙接过,一看是朱翊钧的手迹:
牢落西南四十秋,
归来花发已盈头。
乾坤有梦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前云气暗,
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张鲸读着读着,一半被诗中的忧郁之情所感动,一半出自对朱翊钧心情的揣摩,竟然两眼一挤落下泪来,几滴泪珠打湿了笺纸,他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跪下乞告:
“奴才该死,污了万岁爷圣迹。”
张鲸的这番表演让朱翊钧大受感动,但他并不表露,只抬抬手让张鲸起来,问他:
“你为何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