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荐贪官宫府成交易 获颁赐政友论襟怀(第3/5页)

王国光琢磨着张居正话中的含义,问:

“这么说,胡自皋大有来头?”

“你是明白人,何必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呢?”张居正长叹一声,感慨说道,“为了国家大计,宫府之间,必要时也得作点交易。”

张居正点到为止,王国光这才理解了故友的“难言之隐”,不过,他仍不忘规劝:“叔大,胡自皋一旦就任两淮盐运使,两京必定舆论哗然,你我都要准备背黑锅啊。”

张居正不屑地一笑,说道:“只要仆的大政方针能够贯彻推行,背点黑锅又算什么?”

“那些清流凑在一起嚼舌头,也是挺烦人的。”

“宁做干臣勿作清流,这是仆一贯的主张。汝观,年轻时,你不也是这个观点吗?”

王国光点点头,也不再就这个问题争论,而是掉转话头问道:

“户部呈文推荐胡自皋,怎么说呢?”

“这件小事也须商量吗,你胡乱找几条理由即可。”

王国光苦笑了笑,揶揄说道:“当此京察之际,你这位首辅口口声声要刷新吏治,我们却不得不挖空心思荐拔一名贪官。”

“说起来此事是有点滑稽,但仆以天下为公之心,惟上天可以明鉴。”张居正词严神峻地说道,“何况让胡自皋升任此职,也不是让他继续贪墨。汝观,你要想法子把胡自皋盯得死死的,一旦发现他有贪墨秽行,一定严惩不怠!”

“有这句话,咱就知道该如何办理了。”

王国光狡黠地一笑,正欲调转话题谈谈部务,忽见书办冒冒失失闯进来,对张居正禀道:“首辅大人,传旨太监王蓁到。”

书办说完,王国光赶紧踅进文卷室中回避,王蓁人还未进屋,那又尖又亮的声音已是传了进来:“张老先生,皇上给旨您了。”话音未落,只见他已是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后头还跟着两名小火者,各托着一只盒子。

张居正一提袍角,准备跪下接旨,王蓁咯咯一笑,忙道:“张老先生,免了礼罢,今儿个,

皇上是口谕。”说着,他习惯地清咳两声,有板有眼地念道:

皇上口谕:说与张先生知道,朕每见你忠心为国,夙夜操劳,心实悯之,且慰何如之。今特赐纹银五十两,大红丝二疋,光素玉带一围。钦此。

念毕,王蓁吩咐两名小火者把几样赐品放在茶几上摆好,请张居正过目。这意想不到的赏赐,叫张居正既激动又惊诧,他朝乾清宫方向深深打了一拱,说道:

“臣何德何能,蒙圣上如此眷顾。“

中官传旨,不可多说一句话。所以王蓁也不接腔,只向张居正行礼告辞说:

“张老先生,奴才这就回去缴旨,皇上还在东阁等着哪。”

“啊,皇上还在值事?”

“冯公公陪着,在练字。”王蓁这老太监是冯保的亲信,此时他顿了一顿,又说,“冯公公让奴才转告张老先生,皇上忒喜欢那只风葫芦,如今玩得熟。”

“没耽搁学习吧?”

“没呢,因此太后也很高兴。”

王蓁说罢离开值房走了。王国光从文卷室中走出来,看着茶几上的赐品,问道:

“叔大,王公公说到的风葫芦,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苦笑了笑,答道:“仆看皇上整日枯燥,便买了个风葫芦送他。”

“难为你如此用心!”

王国光本是一句赞叹,张居正听了却感到难受,他想了想,问道:

“汝观,你说,皇上这时候突然颁赐于我,究竟有何用意?”

王国光脱口而出:“皇上,不,是太后赏识你呗。”

“难哪,汝观,”张居正听了王国光的话,忽然大发感慨,“古今大臣,侍君难,侍幼君更难。为了办成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呕心沥血曲尽其巧。好在我张居正想的是天下臣民,所以才能慨然委蛇,至于别人怎么看我,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这正是你叔大兄一贯的主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番动情的话,王国光深以为是,因此答道,“做事与做人,若能统一,可谓差强人意。若有抵牾,则只能把做事放在第一了。”“知我者,汝观也,”张居正把身子朝太师椅上一靠,看着面前茶几上的赐品,又恢复了怡然自若的神色,仿佛是自言自语道,“这些赐品,早不到,晚不到,偏偏这时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