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斩草除根之猛药(第2/3页)
“郎主,既是圣人后悔,这是不是意味着,不说宇文融不日就会被召回,可总应该短时间之内把你放回云州去?云州乃是百废待兴之地,好容易有了如今的局面,若是就此出什么问题,郎主之前一番苦心岂不是付诸东流?”赤毕说到这里,已经是怒形于色,“这些家伙争权夺利便罢,却非要牵连到别人!”
“云州对我来说是寄托了众多心血,不可丢失的地方,但对于朝中王侯将相而言,却不过是区区不甚要紧的边陲之地,就连圣人,恐怕也最关心的是朝中制衡。”杜士仪对李隆基看得很透,也从来没对这位天子抱有多少不合时宜的期待。因此面对这么一个赤毕满心以为的“好消息”,他却只觉得心中沉甸甸的。
“如果宇文融真的东山再起,那别人的苦心孤诣,就最终化成了一腔泡影。所以,只怕有人会立时拿出雷霆万钧的手段来。你没见宇文一族连日的狼狈,那都是别人纵容默许,甚至亲自支使的,务要让宇文融众叛亲离。门下省那个位子空了这么久,裴光庭本来就不能忍,更何况还要容忍宇文融再次回朝和自己平起平坐?我等了这么久,看来也得破釜沉舟来上一记狠招了。”
“郎主是说要冒险?”赤毕见杜士仪面色如同凝霜一般,心里不禁直发苦。若非朝中大臣只顾倾轧,根本不在乎云州那些好容易安居乐业百姓的死活,杜士仪又何必下那样的猛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沉声说道,“郎主敬请吩咐,我一定会尽心竭力。”
“云州的事情你不必担心,我离开之前,该托付的都已经托付出去了,想来那边大家齐心协力,绝对不会出问题。这几日往云州的信使停一停,免得反而被人抓到了把柄。至于这一剂猛药,也确实只有你悄悄出面,方才能够不让外人察觉。”
整个九月,宇文融罢相的事都是长安头号新闻。然而进入十月,一封奏疏飞入尚书省,首告宇文融在汴州期间,利用修堤防固河坝疏通河道救灾的职务之便,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消息不胫而走,上上下下一片哗然的同时,很快又有不少人跟着交相弹劾,甚至连宇文融当初任廉察使,以及主持括田括户时的种种贪赃枉法之举全都被再次深挖了出来。这多达几十份的弹章,几乎是全覆盖无死角,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种力度的攻击势头下,李隆基很快便一时失望得无以复加。而天子一旦失却了对宇文融的最后一点信赖,与此相伴的自然是凌厉十分的处分。
仅仅是一天之后,宇文融便从汝州刺史贬昭州平乐尉。昭州平乐乃是岭北之地,素来连派县令都很少有人愿意,更不要说区区县尉。据各方从汝州的眼线那里得到的消息,都说身在汝州的宇文融得到制书的第一时间便晕倒不省人事,等醒过来之后便仿佛认命似的,立时开始预备行装。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行踪隐秘的不速之客造访宇文融,带来了另一个让他心情更坏的消息。
“是么?长安城那些正人君子,竟是连我的家里都不放过!宅子收回去也就收回去了,本就是御赐之物,可那些田亩并非都是我贪赃纳贿而来的,也有我这些年辛辛苦苦的积蓄!我家小何辜,他们竟然想要其遭受倾家荡产之苦,难道他们就一定要催逼他们陪着我远去岭外才肯罢休?”宇文融犹如困兽一般死死盯着面前的男子,见对方不为所动,足足许久,他方才神情呆滞地坐了下来,牵动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杜君礼又算准了一次,我又算错了一次,可这次,我怕是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他现在自身难保,若是再让我的妻儿家小徙居云州受他庇护,不怕别人不放过他?”
“郎主出此下策,自然已经做好了准备破釜沉舟。”赤毕深深一躬,随即不卑不亢地说道,“郎主说,事到如今,还请宇文使君早作决断。京师已经容不下尊夫人和各位郎君娘子,而且宇文一族上下因为宇文使君而伤筋动骨,甚至连祭田都一度遭了清查,又没有多少杰出之辈在朝,记得昔日恩德的少,愤恨眼下屈辱的多!”
“杜君礼肯帮忙,我求之不得,只是如此我就欠他更多情分了。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