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风波恶 第269章 南衙(第2/5页)

九月初的时候,经李若虚介绍,报馆增加了一个帮手。

此人名叫朱梦说,似乎有些名气,便是李逸风等人对他,也是敬重不已。

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主战派。

在连续两期报纸上,接连阐述了不惜和女直人一战的主战思想。

放在后世,这个朱梦说应该属于那种鹰派人物,其言语犀利,思路也非常清晰,观点更是无比激进。以至于玉尹不得不几次和他商议,希望他能注意一下措辞。

毕竟而今这个时候,周刊还只是一个婴儿。

在那些朝中大人物的眼中,如同蝼蚁一般,说捏死就能捏死。

玉尹甚至有意,想要把朱梦说辞掉。不过在李逸风的坚决反对下,也只能作罢……但是,对朱梦说,玉尹却多了几分警觉。

后来他打听到朱梦说居然是朱红的儿子,便亲自登门拜访朱红。

在朱红出面斡旋之下,朱梦说这才表示,会注意他的措辞,尽量不再用激烈言语。

朱梦说,是最早一批,觉察到朝中隐患的有识之士,同时也是对女直人,也是最早一批产生警惕的人。可惜,他得罪过童贯等人,结果在池州流放多年,方才回还。

对这样一个人,玉尹非常敬佩。

只是和玉尹走的路线不同,朱梦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徽宗皇帝身上。

“而今朝中多宵小横行,奸臣当道。

官家是受了那些奸臣的蒙蔽,还会有而今举措。只要官家能够清醒,则宵小也将无处遁形。到时候,朝堂上必然一派清明,以官家之英明,怎可能坐视虏人做大?”

倒也不能说,朱梦说便是错的。

只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不免有些可笑。

没错,徽宗皇帝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是个少有的名士皇帝。问题是,他若只是个名士也就罢了,偏偏把那名士才子的习性,带到了朝堂之上,又如何不会动荡?

这个人,绝非明君人选。

但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帝身上。

朱梦说如此,日后的岳飞不同样如此?

徽宗皇帝难道就不知道女直人的威胁吗?

他很清楚!

只不过,他却不愿意承认。

因为,那女直人做大,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只是这些话,玉尹没办法和朱梦说讨论。

若真个说出来,只怕不等第二天,他玉尹便要人头落地。

所以,玉尹只能期盼,朱梦说能把言论缓和一二,同时他也努力操作,在市井中提醒,让人们提高对女直人的关注。总之,朱梦说的文章大多是在小范围内流传。

太学生,国子监,还有那些个士大夫们一说起来,便是‘那个强项朱三郎又回来了’。如此而已……而玉尹和陈东主持的‘玉东讲史’,则在民间声望更高,几乎每一期‘玉东讲史’出来,都会在各大酒店茶肆中流传,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报馆中,似乎出现了两个体系。

以高尧卿、李逸风、朱梦说等人为首,主张增加正刊。

他们所针对的群体,主要是以士大夫为首的精英团体为主,所以文章是精雕细琢,用词讲究。

而朱绚和玉尹,则是另一个体系。

他们强力要求保持副刊的比例,讨论的多是风花雪月,讲的是坊巷中故事,针对的是那些贩夫走卒。双方分歧虽然严重,却始终保持克制,也没有出现太大冲突。

不过玉尹却知道,这冲突早晚会出现,只不过而今时机,尚未成熟。

黄裳提醒的事情已经开始显露端倪,李若水通过不断在周刊发表文章,获得了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他们尚不能把握周刊,所以没有其他手段。

玉尹也只能在暗地里,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

以陈东为首的一些贫困太学生,正围绕着玉尹,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

如果在从前,玉尹想要聚拢这些人,并不容易。

但而今,他师从黄裳,也算是有了出身。虽然未得到什么功名,可这出身有了,便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至少陈东、张择端这些人,对玉尹的敬重在日益加深。

令玉尹感到奇怪的,还是朱绚。

按道理说,朱绚应该是站在李逸风他们那边才对,毕竟也是官宦子弟,更是同窗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