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昔日重现 ( 8195 )(第3/5页)
古都长安,取自‘长治久安’的意思,是在秦咸阳的遗址基础上所建立起来。
《史记》中有记载:汉长安,秦咸阳也。
自秦惠文王之后,咸阳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等建筑。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建都于长安。将秦的兴乐宫改为长乐宫,后又在秦章台地基础上,建立的未央宫,算的上是一种汉承秦制。
长安城墙共长六十二里,每面城墙有三个城门,共十二门。
自王莽篡位,汉光武兴汉,长安作为西都,早已经淹没在东都阳地繁华之中。
李傕郭并不是善于治理地人,把诺大地一座古城,搞得更显破败。
大雪压在长安的城头,关中各地地战事,也已经陆陆续续的结束,只剩下一座孤城。
薰俷并不急于攻打长安。
虽说长安破败,可毕竟曾作为汉室都城,其城墙坚厚。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攻破。
故而,董俷选择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就这么一座城池,就那么一点兵将。每过去一天,郭在长安就会难过一天。
报仇,并不一定是马上杀掉那么简单。
折磨一个人,让他每天在恐惧中生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杀了他,那滋味比死了还要难受。想必郭如今。正是这样地感觉吧。
故而,董俷没有立刻攻打,而是把帅府立在了武功县。
堂堂武功侯,居然没有看过自己的封邑,说出去未免让人笑话。武功毗邻长安,正好可以作为督战之地。自西域的粮草辎重,源源不断的送入了关中,不但可以缓解汉安军的粮草问题,还能很大程度的解决关中因连年战乱而造成的流民问题。
同样,董俷在等待一个人!
他希望能在卢植的面前。亲眼见证他打下长安。
是安慰也好,是理想也罢,不管怎么说,能回到长安。也算汉室复兴的一个标志。
武功侯府,坐落于武功县西北。
这本是一个当地世族的宅院,不过在夺取武功地时候,董俷直接命人把那世族给消灭了。事实上。从武威一路东行,汉安军所执行的策略,就是摧毁关中世族。
反正。在关中的世族没有一家是亲董的。
仪门越是大。说明他们越是和李郭走的近。那就是薰家的仇人,留着有个屁用?
读书人?留着……
将来自然会有人来对付他们。在贾诩的计划中。对关中世族的清洗,占据了非常大的一个部分。
大厅中,火塘子里的炭火熊熊,格外温暖。
薰俷端坐在正中央帅椅之上,皱着眉看完了手中地信件,而后抬头向两边看去。
厅堂上有不少人。
左边武将,以典韦为首,依次是黄忠义,文聘王威。
右边的则是以谋士为主,徐庶贾穆,阎圃蒋干,石韬法正等人。
李儒贾诩等人因为要处理西域的事情,并没有赶来,而大厅里,多以二代谋臣为主。
薰俷放下了信件,抬起头满脸的迷茫之色。
“诸公,马朗是什么人?为何我从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名字?”
所有人都露出了迷茫之色,这地确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
徐庶说:“观此人手段,当不是个普通的谋士,按道理说应该小有名气才是。”
“没错,能轻而易举的给刘备出这么一个计策地人,断不会是无名之辈。高明,让刘备以刘宣之名出面,一封书信说服了刘表,出兵江夏,牵制住了孙策兵马。同时还抢占了九江……不过,这刘备也端的是够狠,生生的把东海郡让出。”
薰俷不禁一蹙眉,喃喃自语道:“马朗,马伯达?”
蒋干突然开口,“主公,我知一人,也是表字伯达,只是此人并非姓马,而是复姓司马。弘农县人,是弘农司马防地长子,名叫司马朗,若是此人,倒也可能。”
马朗……司马朗!
薰俷连忙拿过信件,
面地一个人命。
“水镜山庄,有一个马懿吗?”
“马懿?”
徐庶和石韬都没有在水镜山庄求学过,自然也不清楚里面学生地名字。
还是蒋干,轻轻摇头,“据我所知,当没有这个人……不过司马懿倒是有,是司马朗的胞弟,今年应该是……十八岁!恩,今年正好十八岁,我记得很清楚。庞统当时还和我说,水镜山庄如今有几个了不起地学子,那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