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俸禄三百石(二) ( 8309 )(第3/5页)
“哦,阿父也觉得卢植合适?”
“槐里侯卢植的确合适,且其人也颇为忠心,确实如王议郎所说的那样,文武双全。”
不知为何,袁隗、何进还有王允,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张让耷拉着眼皮子,面无表情的说:“卢植先定冀州,而后有平定青、幽、兖三州之乱,其功勋可谓是无人出其左右。民间甚至有民谣唱: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卢植兮复安居……老奴以为,卢植出兵,反贼当不攻自破。”
毒,这老阉货真***毒!
何进看着张让,心里道:你把那歌谣说出来,皇上还怎敢再用卢植?
他对卢植倒是没什么好感。反正是个拉拢不得地家伙。反倒是王允,脸色顿时铁青。
暗道一声:不好,只怕子干先生危矣。
果然,汉帝一听这话,脸色就有点不一样了。
当皇上地最怕什么?功高震主,权臣当道……卢植在民间有此声誉,且又是冀州刺史……天晓得他存了什么心思。若是卢植心思一歪,那可比太平道地破坏性大。
“就这么说定了,由董卓任凉州刺史,总督凉州战事。太尉张温为车骑将军。统长水、射声二校,出兵长安,总督司隶战事……至于卢植,加封其为骠骑将军,择日返回阳,朕另有大用。冀州刺史一职嘛……”汉帝的目光,在百官之中扫过。
“议郎王芬为冀州刺史,即日动身。执金吾丁原……”
“臣在!”
从武将序列中,走出一个魁梧的汉子,相貌堂堂。身材挺拔。
汉帝刘宏道:“命你为并州刺史,即日启程,协助太尉平地北地胡人之乱!”
一连串的旨意发出,不仅仅是让满朝文武措手不及,就连张让、何进和袁隗都没能反应过来。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刘宏又道:“任原幽州太守刘焉为益州牧,原皇室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即日启程动身。”
州牧,早已经被废弃了多年。
刘宏突然提出了这两个封号,似乎是在告诉那些臣子:我要加强皇权了。
不等众人反应,刘宏就站起身来。张让连忙高呼退朝。随着刘宏一起。离开了大殿。
很显然,刘宏这一招是经过反复考校,根本不给臣子机会反驳。
等何进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汉帝已经走了,只留下满朝文武,大眼瞪小眼的不知所措。
******
当晚。大将军府内地密室中。何进暴跳如雷。
“董卓欺我。薰卓欺我!”
密室之中,坐着几个人。有大将军府地主簿陈琳。司隶校尉,大将军府兵曹掾袁绍,刚被招进阳,正等待安排地原济国相曹操,还有许攸、何颙、荀爽等人。
此外,还有一张新面孔。
此人是何进新招揽的名士,同时荀氏八龙之一地人物,姓荀名攸,表字公达。
这些人静静的坐在密室中,一言不发。
待何进发完了火,袁绍这才开口:“大将军,如今皇上旨意已下,恐怕想要改变,已经不太可能了。不过,那董卓在宛县等候了几个月,想必也是等急了,才会……”
“本初,你这是在责怪我吗?”
袁绍吓了一跳,忙起身道:“绍怎敢责怪大将军?只是前些时候,绍往宛县劳军时,曾和董卓有过一席谈话。当时他颇为感念大将军往日对他的提携,甚至说,若无大将军,就没有他董仲颍。可见,此人还是念旧的,否则也说不出这样的话。”
曹操眼睛一睁,看了一眼袁绍。
他和袁绍早年就认识,套用一句现在的话,那叫发小。
想当年,他和袁绍在阳的时候,都是勇武任侠之辈,也一起干过很多荒唐事。
他见过董卓,说心里话对董卓还颇有好感。
与心腹谈起董卓的时候,曹操甚至说:“当今朝廷失政,令天下大乱。能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地人,依我看只有冀州的卢植和董卓两人。”
不过,他可不认为,董
出这样的话。
袁绍为什么要帮董卓说好话?曹操的细目一眯缝,心里面盘算起来。对袁绍,他也很了解,这个人好名声,但是又有一些桀骜。自诩出身高贵,对寒门中人是看不起的。如今他愿意为一个六郡良家子说好话,只说明一个问题,他能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