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3/6页)

他在沅南重新集结兵马,六万大军,向益阳再次发动攻击。

不过,此时的益阳,并不好打。马良献计,在雪峰山设下小寨,与益阳遥相呼应。张飞坐镇益阳,吕吉镇守雪峰山,袭扰曹军后军,令曹操不胜烦恼。

别看雪峰山的敌人不多,却神出鬼没。

曹军不擅山地作战,几次围剿,都无功而返。

就在这时,郭嘉献计!

请五溪蛮出兵相助,由魏延统帅,负责清剿雪峰山之敌。而曹操呢,则专心攻打益阳。若说熟悉地形,擅长山中作战?谁又能比得上山蛮?

曹操一开始,是想着建立威信,所以没有令山蛮出兵。

郭嘉和荀彧都劝说道:“丞相,此时令五溪蛮出兵,正是好时候。丞相体恤山蛮,不欲令其出战,是出于好心。但于山蛮而言,会认为丞相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难免心生怨恨。这时候令其出兵,正是丞相笼络山蛮,令其臣服之际。此前,新武亭侯已经打下了极好的基础,现在丞相只需一声令下,十万五溪蛮,必为丞相效死命。而于荆南山蛮而言,丞相这个姿态,也可以令其产生犹豫。要知道,飞头蛮和刘备,不过利益结合。”

这是给曹操台阶下。

曹操根本看不起五溪蛮,也不相信五溪蛮,所以才没有让沙腾出兵。

而今陷入僵局,也使得曹操,不得不重新考虑。

在思忖良久之后,曹操决定,听从郭嘉等人的建议。

私下里,他苦笑道:“没想到老夫一世强硬,到头来却要受那小子之恩。”

‘那小子’,就是曹朋。

郭嘉笑道:“阿福忠心耿耿,乃丞相之福。”

“什么忠心耿耿,他少给我招惹些麻烦,我就心满意足了。”

曹操说的,是曹朋杀伏寿伏完等人,而后在白芦湾里,斩杀2131……不对,准确而言,是2132人的事情。这件事传到荆州,也是令荆襄震动。

所有人对曹朋的胆大妄为,莫不面面相觑。

不过于曹操来说,他此刻这番话,听上去更像是在炫耀。

郭嘉和荀彧相视一眼,微笑不语。

但荀彧的笑容里,更多是一种复杂,一种……莫名的忧伤。郭嘉私下里,劝说他许多回,荀彧的心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眼见曹操一统之势,已无可挽回,荀彧心里明白,就算曹操无心篡位,恐怕也不得不篡了。

如曹朋于曹操,是族人关系。

当曹朋的功劳达到了一个巅峰时,也不免被曹操所顾虑。

那么曹操呢?

当他真的一统天下之后,该如何是好?

还政汉帝?

那简直就是一个玩笑。

昔年大将军窦武前车之鉴,如果曹操把权柄交出,不用一天,就会人头落地。

所以,曹操绝不会交权,那么汉帝又当如何?

曹朋功高震主,可以用自污的方式,来换取曹操的信任。而且曹朋是曹操的族侄,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可以高枕无忧;但曹操呢?他同样功高震主,就算他肯自污,汉帝会像曹操对曹朋一样,宽恕他,信任他?

当然不可能……

可汉室若无曹操,则必亡。

到时候天下重新大乱,诸侯再起,不免生灵涂炭。

荀彧,心情非常复杂。

一方面他理解曹操的做法,另一方面,对汉室始终存着一丝难以割舍的感情。

不过,随着这感情日益淡薄,荀彧早晚会做出决定。

这一点,郭嘉知道,曹操也同样清楚!

对于曹操的得瑟,郭嘉和荀彧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心里暗自鄙视:也不知那天听到消息后,是谁连饮三觞?这时候却出来,说是一桩麻烦。

“那就请文若派人前往五溪县,备厚礼,请沙腾出兵。”

“喏!”

荀彧躬身领命,退出衙堂。

他前脚刚走,曹操后脚脸色就沉下来。

“奉孝,你给我写信回去,给那臭小子,让他休要生事。”

郭嘉一怔,愕然道:“丞相,怎么了?”

没听说许都最近有什么事啊!自从曹朋在白芦湾大开杀戒之后,许都可谓风调雨顺。据说,今秋是一个丰收年,曹朋最近正帮着贾诩,负责抢收等事宜。难不成,许都又出事了?亦或者说,曹朋又招惹了是非?

这家伙,可真不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