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十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四)(第2/3页)

“啊?”

“去年我出使长安,曾与河南王把酒言欢。

河南王曾言明:李唐一统,势在必行,无人可以阻碍。于公,他是为天下计,于私,他身为李唐宗室,断然不可能允许一个分裂的国家。张公豪勇,却少了这份决心,所以很难抵挡住李唐大军……不过,河南王念在昔年旧情,又言:天下之大,非只中原。

他送给张公一副地图,更动摇了张公的决心。

所以,从去年开始,朝廷已开始着手准备撤退……这后梁之战,不过是为撤退,争取时间。”

“竟有此事?”

杜伏威不禁惊呼一声,脸上流露出一抹骇然之色。

若是这样的话,自己和手下那些儿郎们打生打死,究竟有什么意义?

“小杜可是觉得,咱们这样做,没有意义吗?”

房玄龄看出了杜伏威的心思,不由得笑了……一开始,自己也想不通。不过后来房彦谦的一席话,却让他豁然开朗:你们拼的越狠,朝廷这边走的就越干净。

荆门!

只要荆门一失,也就是朝廷动迁之日。

朝廷一走,整个江东,将尽归于你掌控之中。合江左之地,足以令你在李唐,站稳脚跟。

更重要的是,当李言庆南下岭南的时候,房彦谦甚至为房玄龄,设计好了所有的退路。

而所有的暗棋,已在房彦谦病故之时,开始行动。

杜伏威道:“伏威可以不计生死,可麾下数万弟兄,却不能不顾及啊。

当年兄弟们追随伏威,只是想求一个活路。如今……房大人,请念在你我同僚之谊,为伏威寻一出路吧。”

房玄龄笑了!

你既然把话说开了,那事情也就好办了。

“其实,你我面前,就摆着一条出路。”

“投降李唐?”

“不,不是投降,而是起事。

只不过,我们投靠的,并不是江右的李世民……呵呵,我觉得,咱们最好的选择,是河南王。”

“河南王?”

杜伏威蹙起眉头,轻声道:“可他现在在岭南,虽名为节制五十四州县,可实际上形同流放。投靠他……”

“哈,正因为他在岭南,才能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还请大人指点。”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用手指沾水,在书案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岭南地形图。

“岭南,虽则偏远,但却不为朝廷所重。

河南王控制岭南,已成定局……据我细作打探,在不久前,他已经拿下了邕州。

而冯氏,也表示出一些动摇,冯盎据说已派其次子,前往宣化。

宁长真难以支撑这样的局面,而河南王欲治岭南,更需要大批的人手前去相助。

小杜,你才华出众,武艺绝伦。

若归顺长安,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呵呵,我可以告诉你,定然是马放南山,解甲归田。拿着些不起眼的俸禄,苟延残喘罢了……可你这时候若投了河南王,无疑是雪中送炭。你当知道,河南王是个念及旧情的人,为他做事的人,如今都已独镇一方。

秦王,未必愿意真心用你。

可是河南王,却会让你人尽其才……试想,岭南虽偏远,未尝不是一处你我施展拳脚的大好去处。”

杜伏威心里面已经同意了,可表面上还是流露出一丝沉吟之色。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敢问大人,伏威当如何投奔呢?”

“嘿嘿,眼前有大好的机会,正是你投奔岭南的最好时机……”

房玄龄刚要详细解说,忽闻大堂外有家人禀报:“大人,岭南有最新战报传来。”

“哦?”

房玄龄连忙起身,走出大堂。

杜伏威也不敢怠慢,亦步亦趋。

从家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房玄龄迅速扫了一眼之后,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大人,岭南有什么消息?”

房玄龄抬起头,看着杜伏威呵呵一笑,“河南王数日前,于临江设伏,大败宁长真。

贼酋宁长真被当场格杀,其子宁玄率残部突围,向僚子逃亡……河南王不日将前往交趾,设立安南都督府。岭南大局已定,想必不日之内,朝廷必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