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张觉降宋(第4/5页)
金国如此遵守约定,而北宋却一再违约,现在又竟然敢公开接纳金国的叛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觉听说金军来攻,自已率两万大军,在营州安营扎寨,准备抵抗金军。完颜阇母带着三千人马,来到营州城下,见防守森严,敌军势众,自觉不敌,遂命人在营州城门上写上了“夏热且去,今冬再来”几个字,然后掩兵而退。
张觉一见大喜,便上书宋徽宗,吹嘘自己大败金军。宋徽宗信以为真,命人带着数万赏银,带着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的诏书,前来慰问。张觉手下的李石、高党、张均、张谦、张敦固等人亦被各自封官。
不战而回的完颜阇母遭到了金太宗的严厉训斥,而讨伐张觉的重任则落在了能征善战的完颜宗望的肩上。完颜宗望多年随完颜阿骨打出兵征战,作战勇猛,颇有计谋,他和完颜宗翰等人,是完颜阿骨打的得力大将。
张觉听说宋徽宗的使者前来,非常高兴,立即组织全体官员远远地出城迎接。不想,完颜宗望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率精骑一千余人向营州发动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张觉来不及回援,如同丧家犬一般逃进北宋镇守的南京城中。
而张觉留在营州的母亲、弟弟等人均成了金军的俘虏。
完颜宗望率大军围攻平州。数月后便被攻破,平州城内有数千州民不愿为金军所俘,死命突破金军的包围,夺路而逃。
金军攻进平州城内,宋徽宗封赏张觉的诏书和来往信件均落入金军的手中,成了北宋接纳张觉的铁证。
完颜宗望怒不可遏,派人向王安中索要张觉。此时王安中将张觉藏在北宋的军营中,诡称不知张觉的下落,而完颜宗望却不依不饶,不抓到张觉誓不罢休。王安中经不起金军的再三索要,无奈之下,只好在城中找了一个长相与张觉特别相似的兵士,割下他的首级,献给金军,妄图蒙混过关。
但是这一拙劣把戏被完颜宗望识破。愤怒的完颜宗望投书王安中,声称张觉就躲藏在军械仓库里,如果宋军不交出人来,那么自己亲自带兵去捉。言外之意,便是要对北宋刀兵相见,这下,可把宋徽宗吓坏了,他再也不管什么“君臣之谊”,密令王安中将张觉杀死,并将他的首级浸泡在水银中,专程派人恭恭敬敬地送到驻扎在平州的金营。
张觉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临死时破口大骂,但是为时已晚。
在北宋营中,那些归顺投降的辽国官员们听说张觉被杀,担心自己也会成为“张觉第二”,不免兔死狐悲,怆然泪下。他们心灰意冷,埋怨北宋寡恩薄情,过河拆桥。
郭药师气冲冲地质问燕京知府王安中:“金人索要张觉的人头,你就杀了他把人头送去;假使有朝一日,金人也索要在下的人头,难道你也把在下的人头送去吗?”
王安中无言以对。
杀了张觉,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完颜宗望还不解恨,向吴乞买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攻打北宋。此次张觉事件,完全暴露了北宋的心态。并且完颜宗望得到可靠消息,童贯和郭药师在燕京地区招兵买马,大有阴谋攻金之势。
“我们有张觉与宋徽宗来往的信件在手,这是北宋背叛盟约的铁证,我们以此兴师问罪,只待战局一开,我女真大军挥兵南下,北宋如同绵羊一般不堪一击,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尽得中原。”完颜宗望胜券在握。
而完颜宗翰的想法更加直接,那就是不必兴师问罪,干脆发动突然袭击,乘着北宋防御松懈,直取汴京。
但是吴乞买始终没有表态。
北宋趁大哥完颜阿骨打新丧,不顾两国之盟,引发了张觉事件,给新继位的吴乞买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在他的心里,比谁都恨北宋。再说,北宋答应给金国二十万石军粮,现在还没有影儿。这不是戏弄金国吗?
可是,做为一国之君,吴乞买清醒地认识到,消灭北宋还不到最佳时机,他要忍!
因为目前还没有捉到天祚帝,他一天不到案,就是新兴的大金国的心腹之患。
吴乞买为了早日完成大哥完颜阿骨打的遗愿,决心先消灭辽国,至于北宋,完全可以先放在一边,等消灭了天祚帝,再作计议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