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祸起头鱼宴(第5/8页)

童贯走到宇文虚中的跟前,咄咄逼人地质问:“我看你与太宰郑允中,皆是贪生怕死、不思报国之辈!”

知枢密院事邓洵从军事角度上也反对与金联袂攻辽,他说:“宋朝初年,以太宗之神武,赵普之谋略,曹彬潘美之能将,征伐四方,百战百胜,唯独燕云之地未能收复,何况今日,陛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遗憾的是,这种反抗的声音实在是太小了,朝堂之上,全都是恢复祖宗大好基业的慷慨激昂之声。

徽宗皇帝却很欣赏赵良嗣的主张。他宣旨,派赵良嗣出使女真。

天祚帝的心情很不好,人人都想当皇帝,可是谁知道当皇帝的苦呀,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管着你;你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想好做这件事的理由,要不就有谏官来直言上奏,拿一些江山社稷、国运久长之类的大话劝谏。除此之外,还有史官要如实地把这件事记到史记里面去,让你留下千古骂名。

就在几年前,天祚帝的儿子耶律挞鲁夭折了。德妃因过度思念儿子,也因病而卒。天祚帝看到了亲人们一个又一个地离他而去。先是他的双亲,而后是他的皇爷爷耶律洪基,现在又轮到了他的爱子、爱妃,天祚帝痛失亲人的伤疤,一次次地结痂,又一次次地被揭开,流血,而后又慢慢愈合。没有人能体会他的这种心灵的暗伤,他只有在黑夜里,独自像猫一样舔着流血的伤口,自己为自己疗伤。

好在后宫里还有皇后,最重要的,他还有文妃萧瑟瑟,使他不致于有后宫寂寞之叹。

他想起了刚刚死去的德妃,寿隆二年,当时还是燕国王的他纳德妃入宫。德妃萧师姑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北府宰相萧常哥。因萧师姑自幼知书达理,且聪慧贤淑,入宫后,耶律洪基对其赞赏有加,被封为燕国妃,燕国妃生下皇子耶律挞鲁,不久即被封为德妃。

可惜天不假年,耶律挞鲁刚刚封为燕国王不久,就死去了。德妃天天都在悲泣中苟且偷生,以泪洗面。自古以来,宫廷里的后妃们生活的目标就是努力生下皇子,然后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储君,自己就会成为皇太后,娘家人都会满门荣宠。可是儿子死去了,她的生活支撑訇然倒塌。再有,她眼看着大辽王朝的国势日颓,宫廷混乱,太祖苦心经营的基业,已经是摇摇欲坠了。尽管其中有几个君王,曾使大辽王朝出现过中兴的局面。但是现在已是江河日下,回天无力了。国库日空,民不聊生。就在几年前,怨声载道的人们竟然联合起来,攻入上京,掳走了大量的财物,和来不及逃走的宫女。

德妃悲于耶律挞鲁早逝,又哀于辽国日渐衰败,而她的丈夫天祚帝,大辽的皇帝,却视若无睹,依旧打猎饮酒、寻欢作乐。而且拒谏饰非,信用小人。弄得朝廷上下人情怨怒,纲纪废弛,已呈败家皇帝之相。

德妃的心中一片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德妃死后,天祚帝越来越沉溺于游玩打猎了。

对天祚帝来说,好在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到了,天庆二年,应该是崭新的一年吧?

可是刚过完了年,就出现了一个怪事,正月,天祚帝在混同江钓鱼时,钓上了一条形状似乌龟,但却比牛还要大的怪鱼。这可是谶兆!天祚帝耿耿于怀,更加心烦意乱。群臣们纷纷进言,说此物是北疆吉祥平安的象征,天祚帝的心里却一直充满了疑惑。

恰在这个时候,萧兀纳上书说:“自从萧海里带人逃到生女直后,女直人完颜阿骨打便有轻视我朝之心,我大辽应当增加边防之兵以备不虞之祸。”天祚帝看完了奏章,便不屑一顾地扔在了一边。天祚帝哪里知道,天庆元年,萧兀纳自从被他再次下诏贬为知黄龙府事,兼东北路统军使后,萧兀纳就曾一再上书说:“臣所治之地与生女直接攘,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趁其未发,举兵图之。”可是他的这些奏章,全部被萧奉先压了下来,根本没有呈报。

枢密使、兰陵郡王萧奉先平庸而阴险,内忌外宽,一贯善于看天祚帝的脸色行事。他因是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的弟弟,又是元妃的哥哥,而当上了枢密使。他看到天祚帝郁郁不乐,便怂恿天祚帝到混同江去春捺钵,也好换一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