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等待(第2/3页)

王斗人等看去,前方层层叠叠的明军与清军尸体中间,李辅明与左光先相互扶持,二人身上伤口箭矢无数,站在尸堆中仍然直立不倒,左光先双目圆睁,李辅明扶着大旗,二人仍然保持死前战斗姿态。

一股激流从王斗内心涌出,他双目一红,哽咽道:“李帅,左帅,小弟来迟了。”

他来到二人尸体前方,深深的鞠躬,洪承畴,张若麒,王德化,杨国柱,王朴人等,一齐郑重施礼。

看着二人战死的遗姿,杨国柱虎目中不断涌出热泪,王朴与符应崇,也是低下了头,王德化捶胸顿足,大哭道:“呜呼,勇士归来兮……咱家……咱家真是心如刀割,呜呼哀哉……”

众将与周边军士,本来已是悲痛无限,听了王德化的大哭声,周遭更是一片号啕传扬。

王斗语声低沉:“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青丹史书,会记下今日一幕。”

洪承畴与张若麒都是沉痛道:“朝廷不会忘了两位将军,定会细加抚恤悼封。”

让将士好好收殓二位大将的遗体,众人回到中军,王德化一扫悲色,对王斗说道:“女儿河北岸,王师取得大捷,忠勇伯,可否乘胜追击,灭此朝食?”

张若麒也是满脸期盼看向王斗。

洪承畴静静不语,中军损失惨重,他从陕西带来的左光先等部不说,他的督标营,搏杀得都差点失去建制,眼下能主导战场的,只有王斗这个忠勇伯了,虽然他靖边军同样损失不少。

王斗缓缓摇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此战,可说是两败俱伤,谁都没有胜利,他得到回报,锦州城下,马科已经战死,甚至连祖大寿都战死了,城内外明军虽然汇合,不过除了严谨守城,根本谈不上再主动进攻。

女儿河北岸主战场,更连李辅明,左光先二位大将都战死阵亡,算上早前的蓟镇总兵白广恩,大明连失五位大将,蓟镇,山西镇,山海镇更被打跨,余部损失一样严重,王朴的大同镇,也差点跨了,还有神机营、督标营等。

甚至自己靖边军,还有杨国柱的新军与骑兵,同样损失不少,明军,已然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

反观清军……

他们汉八旗与朝鲜军虽被打跨,满蒙军中,也损失了豪格与阿济格,不过满蒙主力尚在。

大众步兵对大众骑兵就是如此,击溃容易,想歼灭,难,毕竟人腿跑不到马腿,更别说二蓝旗溃败时,有二白旗在外接应。

依王斗估算,他们二白旗、二红旗大部仍在,二蓝旗损失会严重些,不过镶蓝色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马逃出,正蓝旗损失近半,是此战清军损失最大的满洲旗。

在他们拥有大量马匹情况下,此战能围杀豪格与正蓝旗巴牙喇纛章京,也算侥幸。

至于蒙古二蓝旗,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见势不妙,早在济尔哈朗等人之前逃离了,大部兵马不失。

所以整体算来,女儿河北岸,竟是清军人马占据优势上风,论起损失,可能明军更大。

不过明军也有优势,此时的清国,仍然不脱部落制本性,难以承受大量伤亡,他们损失不起,想必此时的皇太极,正承受巨大的压力吧,或许他还不死心,等待杏山等处的战报。

不过想想也差不多了,女儿河北岸,锦州城下,是卯时到辰时(早5点到9点)开始战起,估计杏山那方,因为路途略远,是巳时到午时(早9点到午11点)展开大战,眼下未时临近申时(下午1点到五点),杏山的战报,应该快传来了。

对自己设定的防线,王斗很有信心,估计二黄旗正碰得头破血流吧,如果长岭山防线他们久攻不下的话……或许再加上义州战报,皇太极就不得不退兵了,那锦州之战,就胜利结束了……

想到这里,他长声叹息道:“王公公,贼奴毕竟骑兵众多,我师战果难以扩大,此战各镇又损失不少,好在经过女儿河大败,料想贼奴己无战心,很快就会退却……我师不宜枉动,立时整顿兵马,列阵严谨相峙,或许就在今天,或是明日,贼奴定退!”

杨国柱与王朴都是赞同,身旁众将,都同意忠勇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