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这是一场豪赌(第4/5页)
郑逸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抛开军用所需的铜,其余的铜都已经铸成了货币,整整一千五百万贯。”
秦桧听得大吃一惊,道:“你的意思是,现在国库内已经没有铜了?”
郑逸嗯了一声,道:“就还剩下一点点作为备用,这两年虽然国库一直都在盈利,但其实收回来的铜钱甚少,因为市面上的铜钱本来就少的可怜,百姓都是用粮食或者布匹来交税,很多商人同样也是如此,而朝廷是拿着这些多余的粮食和布匹依靠外贸兑换成金银牛马羊等等货物,这些新发行的货币多半都是收回来的铜器和新挖上来的铜矿铸成的。”
秦桧又道:“那现在每年能够采多少铜?”
郑逸道:“原本依靠每年新挖掘出来的铜,还能面前维持每年一百万贯货币的发行,但是最近几年大肆开采铜矿,已经达到了极限,很多铜矿都枯竭了,再算上每年军用铜,恐怕今后每年只能发行三十万贯左右货币,或许更少也不一定。”
李奇听得都累,道:“秦少宰,你可不要忘记皇上刚即位的时候,是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国库都已经见底了,你真当收税就能收到一万万贯来,这里面还包括了每年开采的铜矿,我们这几年已经未来五六年的铜矿一次性全挖出来了,可谓是一本万利。”
这话说的可真是豪爽到不行了。
可是秦桧听得怪慎得慌,道:“可这是为什么呀?这货币一旦流入市场,很快就流到国外去,别说朝廷没有下达禁铜令,就算下达了,也根本阻止不了多少,我们铸币越多,像西夏、金国、日本等国就会更加疯狂的购买我国的货币,到时货币又会紧缺,可我们却无力铸币了,若是每年发行一百万贯,这样百姓都会珍惜自己手中的货币,外国想要购买恐怕也得废不少力气,虽然还是无法阻止,但是至少能够减少货币的流失。”
蔡京眯着眼道:“这就是李奇的目的。”
“什么?”
秦桧惊讶的望着李奇。
李奇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不然怎么能说是豪赌了,我要加大货币的流出,减少国内的铜币的使用量,为今后新的货币做打算。”
“新的货币?”
秦桧不确定道:“新的货币难道是钱票?”
“当然不是,没有铜,钱票也就不值钱了。”
秦桧又道:“是金银?”
“正是。”
李奇点点头,道:“在这三年内,我们要利用我们的货币优势,兑换其他国家的金银,其实在边界设立飞钱局,避免货币混乱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罢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来兑换金银的。”
秦桧道:“可是为什么要用金银来做货币?记得枢密使你以前也说过,我国一直是铜产国,在铜方面西夏、金国都无法与我们相比,如果换做是金银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依靠其它国家了,等于将这优势拱手让人。”
李奇笑道:“你说的没错,但是事实已经证明,铜币并非长久之计,在我朝经济比较低迷的时候,铜币尚且不能满足经济需求,如今我国经济突飞猛涨,铜币更加显得相形见拙了,其关键原因就是铜币过于廉价,他只能满足小农经济,也就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消费越来越高,铜币迟早也会遭受淘汰。
可以这么说,三年以后,哪怕我国每年能铸币两百万贯,恐怕都只是杯水车薪,因为铜币已经无法满足经济需求了,货币的紧缺会束缚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寻找价值更高的货币,银的价值就远远高于铜币。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文铜钱,一钱二分重,一千枚铜钱足足有七斤半,如今的银价是因为我们靠着优良的商品和通用的货币强行拉低了,真正的价值,一两银子价值等于一千枚铜钱,一十六两等于一斤,七斤半就是一百二十两,一两银子的价值就是一百二十两铜钱的价值,一斤银子就等于一百二十斤铜钱,打每年朝廷需要铸币一百万贯,也就是七百五十万斤铜币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换做银子的话,只需要六万二千五百斤银子。”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出来,秦桧不禁大吃一惊,这差的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