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 永不以言论论罪(第3/4页)
赵楷笑道:“你做的很对,在我朝很难教训士大夫,即便是当初的蔡京、王黼、蔡攸等人,都不敢与士大夫作对,但是如果士大夫的敌人是枢密使的话,那就得另说了,朕只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就能够有很好的理由惩治他们。”
说到这里,他突然轻轻一叹,道:“其实朕也不想呀,你常说凡事都有两面,这过了就错了,文人盛行乃是我朝的一大特色,历朝历代皆不可与之相提并论,他们这些有学识,有文化的人也为我大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但是,如今文人的势力太过强大,而且他们也丢掉他们最宝贵的气节,一味的追求奢靡淫乱的生活,其实我朝律法早已经规定,宰相都只能蓄养八个私妓,可是很多士大夫家里的私妓却是成千上百,那蔡攸家中的私妓更是达到了一千余人,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试问这种文人掌握着国家的根本,我大宋还有何前途可言。”
李奇点点头,面色凝重道:“皇上说的不错,如今的士大夫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仗着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霸占了国家不少的资源,但是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又实在是太少了,每年光士大夫家族的偷税漏税就不计其数,而这部分税收又全落在了百姓的头上,于国于民都是极为不利,而且多半士大夫都是官员,他们都是直接参与政治的人,朝廷也拿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对了,那不知皇上打算怎么做?”
赵楷淡然一笑,道:“这的确很棘手,但是朕想,再棘手也没有金国棘手,既然都已经开始了,朕就不打算轻易停下来,若是这一次士大夫还不肯低头的话,朕就要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
赵楷这一句话说的是轻描淡写,但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决心来。
但是话说回来,这士大夫真的就是万恶之源吗?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宋朝的士大夫是风骨最盛的士大夫,宋太祖当初一条不杀士大夫,换来一个极为开明的朝代,对整个社会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不管是朝政,还商业、工业、农业等等。
所以人们都说,宋朝是汉人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这士大夫对国家做出的功劳,谁也不能抹去。
但是,时代在变,士大夫内部也在改变。
在宋徽宗当政时期,启用了蔡京、王黼、蔡攸等一干奸臣,这些人包括宋徽宗自己,都是非常贪图享乐的人,而他们又是士大夫之首,随着他们的出现,士林中风气已经渐渐转变。
士大夫中间也出现了很多鲜廉寡耻之徒,钻营进入统治集团的权力体制,迎合当局专制独裁的政治意识,这时日一久,士大夫阶层开始变得非常腐败,而且越陷越深。
就说当时第一士大夫家族蔡家,蔡京府中切葱丝的都是以组为单位,既然是“组”,那至少每个组也得有十人吧,换而言之,就是这切葱的都要十个人来切,这生活过的,任何人都不敢去想象,那些小弟们看到这老大都这么弄,那肯定也跟着学啊。
吃饭用的都是金碗银碗,身边十几名歌妓端着佳肴跪在地上伺候着,家中良田千亩,关键还不交税,这种奢靡的风气在宋徽宗时期就已经笼罩住了大宋,士大夫开始沉迷进去。
由于当时律法不够严明,而且又不能杀士大夫,这让士大夫就变得非常骄扬跋扈,有恃无恐,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到官僚主义的过度。
可想而知,一旦沉迷在这种生活当中,稍微受到一点压迫,这心理防线立马就会崩溃,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金兵打来时,很多人都是选择屈辱求和,因为那些士大夫都已经丢掉了气节,都变得贪生怕死,毫无底线可言。
当然,其中还是不缺乏正义之士,但是这言论是被那些势力庞大的士大夫家族掌握着,有骨气,有气节的很难出头,从历史上宋徽宗、宋钦宗都选择逃跑或者屈辱求和,就可见一斑,因为那些势力庞大的士大夫都怂恿皇帝求和或者逃跑。
赵楷可不是他父亲,他可是非常有野心的,他也不想和读书人作对,但现在已经是没有办法了,你们这些人都这么搞,那我还能指望干出什么丰功伟绩来,在当初那场政变当中,他就杀了一大批士大夫,已经是践踏了太祖的遗言,但是并没有杜绝这一股歪风邪气,因为那是出于政治目的,并非是针对士大夫这个阶层,所以还是有很多士大夫贪图享乐,骄横跋扈,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