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舆论战(第2/3页)

民间闹的是越来越凶,朝中也不太平,很多大臣都上奏章弹劾李奇,有些说的夸张的,还说李奇这番话会毁了大宋百年基业。

而以前拥护李奇的那些人,见儒生这么强势,都不敢站出来帮李奇说话。要知道那些儒生可也非泛泛之辈,评判什么的,那是他们最在行的,在他们的鼓动下,李奇的形象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因为那些百姓不懂呀,他们听到人人都在批评李奇,有些还真的信以为真了。

情况已经是相当恶劣了。

毕竟儒教在宋朝横行了百余年,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期间内,李奇几乎是足不出户,也不去上朝,他就一张嘴,不管他再能说,面对千万张嘴,他不可能说的赢,那么他就必须依靠一个能以一敌万的神兵利器,来与这些人争论,这一件神兵利器自然就是大宋时代周刊。

五日过后,大宋时代周刊终于开始反击了,这第一版的内容,就是关于发布会现场的实录,李奇早就安排人记录下当天发生的情况。

先把事实给披露出来,咱们再好好较量一番。

随后大宋时代周刊,一连又发了三版,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李奇早就准备好的,他之所以前面没有反击,就是希望儒生先把事情挑起来,将自己摆在一个弱势的位子上。

其中最精彩的内容,莫过于无双奖,无双奖的出现,很好的帮李奇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李奇针对不是儒学,而是儒教带来的一种不良风气,因为很多获得无双奖的都是儒生,如果李奇反对的是儒学,那不可能还让儒生获奖,这就说不过去了。

然而,还有一批获得无双奖,是一些籍籍无名之辈,比如毕昇、刘云熙,还有那几位无名氏,这很好的获得了百姓的好感。

紧接着,大宋时代周刊加版宣传无双奖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殊途同归,百家争鸣。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不是非儒学一条路,其余的就是邪门歪道,也鼓励百姓不要看低自己的职业,若是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你还怎么争取别人的尊重。

同时一人间接批评儒教的强横,给大宋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下品”实在是太狗屁不通了,别人又没有犯法,又没有作恶,只不过是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累,这本来是值得赞扬的,怎落到你们这些读书人嘴中,就成为了下品了,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别人?

你可以看不起一个某一个酒保,或者某一个工匠,这是你个人素质的原因,但是你还鼓舞其他人看不起这一类人士,那就是妖言惑众了。

李奇还就真弄不明白,这究竟有什么好看不起的,我没钱吃饭,当然得去赚钱呀,我的每一文钱,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而且我又没有得罪你,究竟哪一点是值得你去嘲笑的?

这就是一种病态思维。

李奇用职业无分贵贱,狠狠的批评了万般皆下品的论调。

在第七日,大宋时代周刊更是打出了“我大宋子民没有一个人是特殊人士。”的标题。

内容无非就是说,不管这人是酒保,还是工匠,还是读书人,他们都是我大宋子民,他们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因为他从事的工作而受到歧视,如果你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靠的不是你的屁股决定,而是看你对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

德高望重,你连最基本的德都没有,你还谈什么望重。

随着大宋时代周刊一系列的反制措施,百姓们开始靠向了李奇这一边,因为他们觉得李奇给予他们尊重,而儒生没有,另外,其余学派的人士也渐渐冒了出来,纷纷响应无双奖的理念。

刚开始还风头正劲的儒生们,如今仿佛被人敲了一闷棍,晕乎晕乎的。

但是这能怪谁,原本李奇就是说了这么一番话,如果你们不闹的话,那么也没有什么人去关注这些,是你们将这事情闹大了,这你就不能怪李奇啊。

双方开始了最激烈的辩论,蔡京这老货在李奇献策后,赶紧站了出来,组织了一场场世纪辩论大会,地点就安排在太师学院,你们别吵到别人工作了,要争的就来这里争,并且还组织学生来聆听他们的辩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