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金楼(中)(第4/5页)

就在此时,忽然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众人闻香望去,原来是洪天九已经把那月香酒揭开了。

柴聪惊叹道:“哇!这酒好香啊。”

李奇道:“是月季花。”

蔡敏德点头道:“不错,看来这酒是月季花酿造的,但是用花酿酒我们也酿过,可是香味却没有如此浓郁,想来她定是加了什么特殊的香料在里面。”

仅仅过了一会儿,整个金楼被这香气给笼罩住了,就连外面的行人都停驻不前,站在门前享受这股香味,当真是十里飘香呀。

李奇面色变得越发凝重起来,这香味无疑就是最好、最直接的广告。

洪天九啧啧道:“这香味可和那臭豆腐的臭味真是有的一比,也不知道哪个更厉害些。”

李奇半开玩笑道:“小九说的不错,早知如此,咱们就应该在四周摆下数十个臭豆腐摊子,跟他一争高下。”

蔡敏德哈哈大笑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注意。”

高衙内喝了一口,登时感到香气袭人,仿佛酒中蕴藏着一个美人,很适合他的口味,道:“嗯嗯,这酒真是香甜,喝的肚子都香了,待会放的屁肯定都是香的。”

众人听罢,面面相觑,皆是苦笑不语。

显然,这两种酒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客人们对此也是非常满意,但是其余的同行们,可就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了。

过了一会儿,随着一阵热腾腾的香味,只见一个个女酒保端着一道道佳肴走了出来。

这第一道就是以东坡先生命名的“东坡墨鱼”,仅这四个字很讨那文人雅士喜欢,要知道苏门弟子可是遍布天下啊。

当酒保将菜端上桌后,只见盘中竟然是一个暗红色砚台状的物体,而且边上还有一些葱花、粉丝制作成的文案,制作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洪天九登时惊呼道:“咦?怎地是个砚台呀。”

李奇白了他一眼,笑道:“什么砚台,这只不过是把鱼做成砚台的样子。”

“可是为何要做这样子?”

柴聪笑道:“这我知道。”

“快说,这是为啥?”

柴聪微微一笑,道:“其实这道菜是有故事的,这道菜最开始源于川内,当时是鲜为人知,一直到苏大学士去凌云寺读书后,才颇有名气,据说是因为苏大学士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因而人们便称它为‘东坡墨鱼’,不过张娘子巧具匠心,将这鱼制成砚台状,这法子实在妙啊。”

狗日的,竟然用苏东坡来做幌子,还不给代言费,真是忒可耻啊,看来老子下次得做一道以清照命名的佳肴。李奇心里替苏东坡感到忿忿不平。

蔡敏德一声长叹道:“仅凭这个故事,这道菜的味道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呀,李奇的存在就让他感到惶恐不安了,现在又多出一个张春儿来,他此时想的不是如何称霸东京,而是如何自保了。

霎时间,苏东坡的名字不绝于耳。众多才子争先恐后的与好友讲起了这道菜的故事。

李奇颇感无奈的摇摇头,拿起筷子准备尝尝,柴聪忽然叫道:“你准备干什么?”

“当然是尝尝啊。”

柴聪讪讪笑道:“对哦,我差点忘了这是一道菜去了。”

什么智商啊?李奇一翻白眼,夹了一点鱼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稍稍点头道:“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再加上这个故事,尝起来的确是别有一番风味呀。”

众人尝后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很快,第二道菜就上来了,正是那道“灯影牛肉”,如今牛肉虽少,但是对于像金楼这种大酒楼而言,还是不难弄到的。

除李奇以外,其余人见到那一盘色泽红亮的牛肉片时,仿佛冬天里见到一把火似的,登时胃口大开,口水横流,暖意十足。李奇却是感到十分不屑,其实这道菜他也会做,而且绝对比古达要做的好多了,只是由于当今的牛肉太少,以至于成本太高,不利于销售,故此才没有做。

高衙内见这道菜除了光泽红亮以外,也没啥特别的,好奇道:“为何这道菜叫做‘灯影牛肉’?”

柴聪又开始卖弄了起来,道:“据说这道菜乃前朝大诗人元稹命名的,因为牛肉片特薄,用筷子挟起来,在烛光下,红色牛肉片上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映出清晰的红色幻影来,极为有趣,故此唤之为‘灯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