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14节(第4/7页)

杨凤大笑,“飞燕,你这是在骂大将军吗?”

“他一句话不说,甩手就走人,明摆着就是逼我们。”张燕笑道,“他既然不愿意落下骂名,那我们也不好给他脸上抹黑,我们也动点脑子,想点办法,对付这帮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想做丞相吗?”杨凤突然问道。

“不,千万不要做出头鸟。”张燕说道,“我们这一代人出身不好,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已经是极致了,不能再贪得无厌。我们这一代低着头做人,到我们下一代就能昂着头做人了。今天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否则掉脑袋的就是我们,没办法,不杀人也得杀啊。”

杨凤点头笑道:“此事过后,你想低头做人都不行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张燕说道,“可找到熟悉襄阳特使的人?有些事动作要快一点,不能拖延了。”

“人倒是找到了,就是不太合适。”杨凤皱皱眉,为难地说道,“崔均的弟弟崔安,还有大司马府的陈卫。他们和襄阳特使徐庶、石韬、孟建都是好朋友。这个徐庶过去在颖川很有名,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帮朋友报仇,拿着把剑,冲到仇人家里就把人家脑袋砍了,是条血性汉子。后来在牢里吃了不少苦,被救出来后痛定思痛,决心弃武从文,拜水镜先生为师。这个人是最好的利用对象,但事发后,势必要牵扯到尚书台崔琰大人,或者牵扯到大司马本人,所以……”

张燕想了一下,问道:“还有别的人吗?”

“还有尚书陈登,他是徐州人,和王朗是朋友。陈登和臧洪关系莫逆,因为臧洪的事,他现在和孔融、祢衡等人整天搅和在一起,想方设法营救臧洪。这个人倒是无足轻重,不过王朗是徐州名士,对和谈抱着极大的热忱,估计不会上当受骗,而我们也不会寻求陈登的帮助。”

“陈登、孔融、祢衡……”张燕低声念叼了几句,突然抬头对杨凤说道,“吕布掌握着南军,南军屯于栎阳,如果实施兵谏,南军是个麻烦。虽然南军各营将领都换成了我们的人,但谁能担保不出意外?所以到了必要时候,我们要拿兖州籍大臣的性命要挟吕布,这样一来,打击的对象就缩小到了青州人或者象陈登这种徐州籍的大臣身上,也就是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杨凤心领神会,“计中设计,必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六月下,崔琰的弟弟崔安宴请襄阳旧友,和徐庶、石韬、孟建三人通宵清谈。崔安喝多了,席间透漏了很多机密,包括大将军被逼交出兵权北上大漠,朝堂上各方自相残杀,崔琰怀疑李玮派人暗杀郗虑,以便栽赃臧洪打击丞相蔡邕等等事情。

徐庶三人回去后,立即把此事禀报了蔡瑁、蒯良、韩嵩等人。蔡瑁随即召集各地特使商议对策,准备修改议和条件,在长安混乱的局面上再添上一把火。为了确保消息正确,蔡瑁请王朗拜会陈登,让华歆拜会孔融、祢衡,让顾雍拜会自己的老师蔡邕(蔡邕避难江东的时候,顾雍曾随其学琴),尽可能打探消息。

陈登对王朗守口如瓶,当他听说崔琰怀疑李玮暗杀郗虑时,暗中窃喜。送走王朗后,他即刻拜会孔融、祢衡。祢衡随即秘密拜访崔琰,崔琰被祢衡手里的证据说服,决心帮助祢衡救出臧洪。崔琰为了防备李玮的报复,和祢衡约定,以后有什么事让崔安和他们联系。

祢衡、陈登、崔安、王朗、华歆、徐庶等人自此经常见面喝酒。这些人都是清谈高人,喝酒也没有节制,常常通宵达旦,天南地北的海侃,其中当然免不了对各自朝堂的抨击。

七月上,和谈出现了重大问题,在藩国应该保留多少军队一事上,双方分歧严重。

蔡瑁、程昱、张松、吕范等人随即建议,军队可以减,但要增加各藩国封邑,赐予封邑上的全部军政权。

在这之前,朝廷曾答应保留襄阳朝廷上诸如曹操等大臣的爵位,爵位可以世袭,不过封邑不多,而且也没有封地上的军政权。长安朝廷的这种让步,正是曹操等人派使者到长安参加和谈的主要原因。现在他们改主意了,以保留全部军队为要挟,逼迫朝廷答应给封邑,并要求得到封邑上的全部军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