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18节(第3/7页)
荀攸瞪了赵行一眼,没有说话。
赵行看到荀攸哑口无言,心中得意,又指着地图说道:“目前中原战场上,我们有十七万步骑大军。这些大军分别部署在河内、河南、冀州、兖州和青州,除了青州和兖州部分兵力外,我们最后能投入到洛阳大战的兵力大约在十四万。按照大人的计策,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戍守青、兖两州以威胁曹操,那么这个兵力大约为多少?五万还是六万?我们就算是五万吧,用十二万人从河内和河南两个战场上打洛阳,除掉两万五千铁骑,我们最后能用来打洛阳的步卒大军是九万五千人。”
“荀大人,那是洛阳,不是定陶城,也不是虎牢关,是洛阳。我们用九万五千步卒能打得下洛阳吗?”赵行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由于关中、关西、颖川都在叛军手上,袁绍可以随时得到兵力、粮草和军械的支援,因此我们要想打下洛阳,难度太大了。”
“大将军之所以迟迟不愿决策,原因正是为此。但长公主和朝中很多大臣似乎认为洛阳不堪一击,非常好打,所以……”赵行忽然看到傅干对着自己连使眼色,急忙把埋怨的话收了回去。
“荀大人,如果我们先拿下关中,夺取关西,那么我们打洛阳的时候,至少可以增加十万人以上的兵力。”赵行把手指向地图上的颖川,“假如我们再拿下颖川,大军就可以从四面包围洛阳,把袁绍和他的军队团团围住,让他们插翅难飞。”
荀攸和杨奇互相看看,没有说话。
赵行的话有一句是正确的,那就是大将军之所以迟迟不愿决策,是因为大将军不愿拿十万大军去攻打洛阳。自从社稷动荡,大将军崛起于北疆之后,大将军的用兵就一改过去的兵行险着,变得非常沉稳了。他每次打仗,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都试图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他有时宁愿放弃机会,也要确保军队的实力。
此次攻打洛阳,大将军也是一样,他不止一次上书朝廷,要求先包围洛阳,先准备好足够的粮草军械,尤其是大型攻城器械。大将军更是亲自列了一封详细的名册,要求朝廷下旨给各地军械作坊,足量打造,准时送到前线各军。记得当初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看到这个名册时,个个都很惊骇。临车、冲车、愤辒、修橹、壕桥、石炮(抛石机)、床弩、转射机、大型弩炮等等,无一不备。其中很多器械比如床弩、转射机等本是守城工具,但大将军也一样要,其中石炮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台。长公主当时和大臣们开玩笑地说,大将军有了这些军械,足以把洛阳城打得灰飞烟灭了。如果洛阳城变成了废墟,她要把大将军所有的俸禄和食邑都充公以修缮城池。
为了能在大军攻打洛阳前,把这些军械赶制出来,长公主和朝廷不得不下旨给各地府衙,紧急召集各类工匠和大量民夫充实河北军械作坊。这些工匠和民夫要在军械作坊连续干上两、三年,远远超过了朝廷规定的徭役时间,朝廷因此不但要给他们分发军饷,还特意下旨免除了他们五年的赋税。
朝廷满足了大将军的要求,当然也要求大将军尽快收复洛阳,但尽快收复洛阳不能等同于不惜代价地收复洛阳。大将军很为难,他不好直接反对朝廷立即攻打洛阳的建议,所以利用自己控制着兵事决策权的机会,一拖再拖,就是不给出答复。
现在,终于给他等到今年不打洛阳的借口了。
虽然今年不打洛阳,但也不能给袁绍等叛逆以喘息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恢复了实力,所以这仗还是要打,关键是看在哪里打。中原战场是不可能了,因为江东出事了,中原部分军队要去打徐州。那么只剩下一个地方,就是关中、关西,也就是朝廷给出的另外一个攻击之策。
“大将军的意思呢?”杨奇问道。
“老大人的意思呢?”李弘反问道。
杨奇摇摇头,手指李弘笑道:“大将军现在越来越狡猾了。好了,我们不要再争了,大将军的考虑相对来说更稳妥,更有把握。仓促打洛阳,尤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打洛阳,的确没有把握,稍有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