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15节(第4/5页)

孙策是讨虏将军,督领江东三郡。周瑜是建威中郎将兼领豫章郡太守。这两人的官职都是天子下旨拜封的。孙权虽然跟着孙策打了不少仗,立了不少功,但到目前为止他不过是个校尉,也没有朝廷的正式文书,说白了就是孙策私人部曲的一个统领。按照大汉律,他既没有资格在孙策死后督领江东军政,更无权拿着孙策的印绶指挥调度周瑜和各郡太守。如果要深究起来,孙权这种做法是诛杀九族的谋逆大罪。

现在江东三郡的人可以任意举兵起事,理由十分充足。孙权有什么资格主掌江东三郡?江东三郡是他孙家的私产吗?无论依据大汉律,还是依据家族宗法,孙权都没有资格督领江东三郡,也没有资格继承孙策的军队和财产。孙权现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叛逆,家族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不过孙权很聪明,他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成为众矢之的,并让江东三郡陷入战乱的深渊。

按照大汉律,讨虏将军孙策死了,军政大事应该由将军府长史张昭代领。等朝廷新的任命下来了,张昭的代领职权才能移交。

张昭是徐州彭城的名士,在江东属于流寓士人,是最早追随孙策南下江东的部属。他江淮一带名气虽然很大,但在江东却得不到门阀世族的认同,无法帮助孙权迅速稳定江东三郡。当然了,他更无法驾驭强悍的江东众将了。

现在周瑜留在了秣陵,孙权面临的最棘手最艰难的问题全部解决了。

周瑜是建威中郎将,是江东仅次于孙策的高官,由他在名义上督领江东四郡的军政,完全符合大汉律的规定。江东的郡县大吏和江东军的各级将领无法提出异议。

周瑜手上有军队,武力强悍,他对孙权的公开支持,等于让孙权的实力骤然暴增。

孙权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控制江东军。江东军的构成很复杂,有孙坚的老部下,比如程普、韩当等人。有孙策从江北带来的部曲,比如蒋钦、周泰等人。有孙策从江东招抚的大将,比如董袭、太史慈等人。有吴景、孙静、孙贲等人的部曲。这些人中,孙坚的老部下和吴景、孙静、孙贲等宗族军队在孙策死后,当然听命于孙老夫人,免得被卷入家族权力之争。孙权的背后是孙老夫人,孙权理所当然得到了这些军队的支持。不过,孙策的私人部曲和忠诚于孙策的江东将领却不会听从孙老夫人的,孙权无法直接控制的也就是这部分军队。而这部分军队偏偏又是江东军的主力,这使得孙权的位置摇摇欲坠,充满了危机。

周瑜留在秣陵,大军主力就在皖城、居巢和采石矶一带。秣陵稍有风吹草动,周瑜的大军就能迅速杀到。江东诸将迫于威胁,即使对孙权非常不满,也不敢公开挑衅,更不敢心生不满,图谋不轨了。在周瑜的保驾护航下,孙权可以顺利继承孙策的军队和财产,并逐渐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势力。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此刻出面主掌江东军政,可以利用他的诸多优势,帮助孙权迅速稳定江东。

周瑜出身于淮水一带的高门望族,和江东诸多门阀富豪有很深的关系。他在稳定江东郡县的过程中,采用了和孙策截然不同的办法。孙策挥刀杀人,周瑜尽力安抚。时间证明,孙策是错误的,江东三郡的局势至今不稳,在他死后,更是濒临崩溃的边缘。周瑜主掌江东军政,凭借这几年他在豫章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得到江东门阀富豪的信任,并借此机会改善孙家和江东门阀富豪之间的关系,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让江东局势尽快稳下来。

周瑜以建威中郎将的身份留在了秣陵,和讨虏将军府长史张昭共理江东诸事。

此刻摆在周瑜面前的难题太多了。首要之务是给孙权一个合法的身份。孙权如果迟迟不能得到主掌江东的合法身份,时间一长,江东必然出事,甚至连孙家内部都有可能大打出手。

孙策重伤之后,显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让孙贲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河北。孙坚北上讨伐董卓的时候,孙贲曾追随征战,和河北很多大将都有交情。此次中原大战,江东军参加了联军,因此想和河北李弘重修旧好,有一定难度。为了确保议和成功,只能派孙贲北上,目前江东也只有他有这个游说的资格。本来还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朱治,但朱治和孙辅、鲁肃一起在中原大战中全军覆没,至今生死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