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8节(第2/4页)
朝廷之所以让大将军召集军中大将和冀、青、兖三州大吏于定陶议事,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有足够的财赋收入,其次要有足够的兵力。大臣们集中商议的也就是这两件事。
朝廷特使、中书监荀攸向大臣们详细解说了一下南迁人口和土地分配的事。
南迁人口两百五十万,涉及区域五个州,几乎所有的郡县全部牵扯其中,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想。
“十月的时候,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对南迁人口一事非常乐观,认为在今年春耕之前,用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这次南迁。但现在看来,半年时间根本不够。要想把南迁一事彻底落实,至少需要八到十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在今年秋收之前,南迁一事才能结束。”荀攸担忧地说道,“南迁不能完成,河北就不稳,河北不稳,仗就不能打。”
“早在朝廷决定南迁人口的时候,就有大臣强烈反对,认为青、兖两州刚刚拿下,中原局势非常危险,南迁的条件尚未成熟,仓促南迁可能导致河北崩溃。但由于河北三州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紧张,人口危机越来越严重,所以长公主和大臣们还是毅然下定决心实施南迁。目前看来,朝廷这个决定的确有些草率和盲目,我们在南迁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难题,不得不三番两次上奏晋阳,请求朝廷放缓南迁的速度,不要把人口一次迁移南下。”
“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李弘问道,“过去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曾有几百万流民冲进北疆,但我们还是较为稳妥的解决了。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难度反而还大了?这次南迁人口不过两百五十万,相比前年南迁青州的人口不过多了一倍而已,为什么前年能很好解决的事,今年就不行了?”
李弘转头看向坐在身边的兖州刺史杨奇,“当年,杨大人在冀州任冀州牧,把大量的流民赶到我们北疆。现在你不会故伎重施,把百姓又赶到徐州、豫州去吧?”
大帐内顿时哄堂大笑,笑声立时冲淡了帐内的紧张气氛。杨奇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笑笑。“嘿嘿,那时候情况特殊,情况特殊。”
荀攸没有回答李弘的问题,他面显难色,犹豫了半天没有说话。
谢明看出了荀攸的难处,主动站了起来,躬身说道:“大将军,主要难题是,土地不够了。”
李弘看到荀攸不说话,心里有点疑惑,再听到谢明说土地不够,当时就愣了,“土地不够?敛之,你开玩笑吧?兖州、青州这么大的地方,竟然土地不够?”
谢明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大将军,的确是土地不够。”
李弘笑容顿敛,目光从郭策、臧洪、杨奇等大吏脸上一一扫过,语调立时森严起来,“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这种事?”
杨奇叹了一口气,手指谢明,“敛之,你给大将军解释一下。南迁一事关系中兴大业,本来应该由大将军亲自主持,但朝廷却随便派几个巡案使者下来,简直是胡闹。公达他们说话没有份量,事事都要请示朝廷,怎能不出事?长公主和朝廷未免太欠考虑了。”
南迁的重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口迁出地区的土地重新分配,一是人口受迁地区就是青、兖两州的土地分配。
人口迁出地区土地本来就很紧张,再加上还有宽乡和狭乡的区别(地广人稀的地方为宽乡,地狭人稠的地方为狭乡),所以各地府衙、官吏、门阀富豪和普通百姓为了争夺有限的空余土地,都各施高招。最后,吃亏的当然是普通百姓了。
前年迁往青州的人口主要是冀州南部郡县的百姓,冀州南部郡县因为靠近黄河,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各地人口不是很集中,几乎都是“宽乡”,因此这类纠纷很少。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大部分人口是从并州、幽州和冀州北部郡县南迁,这些地方几乎都是狭乡(边郡可供耕种的土地少,胡人又不断南迁,所以也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局面),这类纠纷猛然暴增也就不以为奇了。
迁移人口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受益,但现在不是百姓受益,而是府衙、官吏和本来就拥有很多土地的门阀富豪受益了。这当然和朝廷的初衷背道而驰,朝廷理所当然要出面整治。这大大耽误了南迁完成的时间,也让河北产生了很多隐患,河北的局面因此显得很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