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73节(第3/4页)

在河南战场上,由于双方都已筋疲力尽,战事已经基本上停了下来。

在河内战场上,文丑、王当等指挥大军正在攻击,目前已经攻克怀城。但在攻击平皋过程中,由于受到兵力、粮草等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大军严重受阻。目前看来,在十月初之前全取河内是不可能了。

在徐州战场上,我们的两路攻击大军全部受阻。曹操撤到徐州的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九月中,陈宫、吴敦撤回任城。九月下,臧霸攻击东海受阻,不得已退守琅琊国。

“子俊(文丑)可有最新战报?”李弘听完傅干的禀报后,马上问道。

“文大人请求援兵。”傅干看了李弘一眼,见他脸上并没有恼怒之色,于是把河内战场上的情况解释了一下,“河内战场上有刘备的徐州军,有高干的豫州军,还有高柔和朱灵的河内军,三支军队加在一起至少有两万多人。我们在兵力上并没有优势。虽然中原大战我们打赢了,联军士气低迷,但丢失河内,意味着洛阳处在我们的攻击之下,无论是袁绍还是叛军其它将领,都知道此刻河内不能丢。所以刘备退到平皋后,在黄河对岸叛军的支援下,据城坚守,非常难打。”

李弘转头望向玉石。“那四万俘虏什么时候能用?”

玉石在平阳亭大战后,即开始负责整编俘虏。他摇了摇头,“安全起见,这些俘虏还是暂时不要用为好。”

李弘皱皱眉,“无论如何要在冬天来临前拿下河内。诸位大人有何对策?”

“如今袁绍坚守在河南,刘表坚守在豫州,曹操坚守在徐州。叛军兵力分散,粮草不足,对我们已经无法形成威胁。”张燕稍加沉吟后说道,“从河南战场上抽调兵力支援河内。”

李弘想了片刻,点了点头,“那就让子善(颜良)去。”接着他手指玉石说道,“俘虏里,兖州士卒有多少?”

“大约有七千多人。”玉石担心地问道,“大将军想把他们派到河内战场?”

“不要怕,大胆用。”李弘笑道,“兖州现在在我们手上,你无须担心他们临阵倒戈跑到洛阳去。另外,叫何仪带着五千九江军随同前往。”

“那我亲自率军前往河内。”

“不,你还是和文长(魏延)一起留在定陶训练降卒,去河内打仗的事,我看……”李弘笑着看向坐在一侧的司马懿,“仲达,这一万两千人交给你怎么样?”

司马懿愣在了那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将军,你是……说我吗?”

帐内众人齐齐把目光投向了年轻的司马懿,有赞许,有怀疑,有羡慕。在北疆军中,能以二十岁的小小年纪统率万人大军的,除了年轻时候的赵云外,只有今天的司马懿了。

“你去统军吧,不要留在我身边了。”李弘冲着激动的司马懿挥挥手,“河内战场上,颜良、文丑、王当、张郃、高览、张辽、张绣等诸位大人都是百战悍将,跟着他们好好学学,你会终生受用不尽。”

司马懿翻身跪倒,想说几句感激效忠的话,但因为太激动了,脑中一片空白,把想说的话都忘了。

“起来,起来……”李弘招招手,“明天就出发。到了河内,好好领军打仗,凡事都要想得周全一点。你现在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一万两千将士的性命,所以你千万不要再任性而为了。”

司马懿再拜受教。

军议结束后,董昭、田畴等朝中大臣和杨奇、陈宫、张超等兖州大吏齐聚大帐,商议有关安抚和稳定兖州郡县的事。

“明天,飞燕、奉先(吕布)、子玉(阎柔)、文和(贾诩)、公仁(董昭)、子泰(田畴)等六位大人将返回晋阳,向天子和朝廷禀奏中原大战的相关事宜。”李弘对杨奇说道,“几位大人如果有递交朝廷的奏章,就让飞燕他们一起带回去吧。”

杨奇诧异地看看张燕等人。

董昭和田畴是尚书台重臣,他们两个在中原决战结束后,当然要返回晋阳。张燕和吕布是朝中九卿大臣,一个是光禄勋,一个是卫尉,阎柔是镇北将军。这三个人如果在大战后也返回朝廷,那说明中原大战就到此结束了,不打了。